都熟悉得通透,先前特意早来正襟危坐敛下的气息,也渐渐打破,难以平复。
她就抬眸看他,仿佛隔了一世再看一个人的过往,分明熟悉,历历在目,好似昨日,但自己掌心的冰凉,又仿佛想起前一世尾声,隐在那袭昏黄灯火后的幽暗和淡漠。
她看不透他是哪一种人。
就像看不透为何重回一世,他也要出现在定安侯府!
孟云卿垂眸,敛了方才眼中情绪。
宋景城就收起她案几上的书卷,踱步回对面的案几落座,书卷就正好翻到第一章 。
《凤阳记》是凤阳子的论著,开篇第一章 其实泛泛而谈的是吴地风土,看似与史无关,实则处处相关,作为引言,末尾才点出用意,被誉为深入浅出的开篇之作。
宋景城就从第一章 引言的吴地风土说起。
吴地幅员辽阔,由南及北,地理分为三块。
吴南,多山,多产茶。
吴中,丘陵,多产烟草。
吴北,则多平原,多产酒。
所以自古看吴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各有千秋,论史识人皆是如此。
吴南,多山,多产茶,便多出文人骚客。
吴中,丘陵,多产烟草,便多出高官政客。
吴北,多平原,多产酒,便多出武将英勇。
攻城略地,识人断相,无一不是如此,论史者,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
……
孟云卿清浅低眸。
听雪阁出来,安东送宋景城出的侯府。
侯府在城西鹿鸣巷。
东富西贵,南市北坊,宋景城借宿的地方在北坊。
没有马车,走回去要大半个时。
他是入京参加秋试的,眼下才五月,他的盘差不够在客栈住上四个月之久,就在北坊的葫芦街租了一间小屋。
葫芦街离百福坊很近。
百福坊是京中赴考学子的聚集之地,所以葫芦街上住了不少宋景城这样的寒门学子。
租金低,平日还可多走动,交流京中信息。
其余两个外乡的考生和宋景城租在同一个院落,一个叫丁成,一个郭宁涛,三人平日里关系也算好。
宋景城回来,正好黄昏时候,刚进院落就见丁成和郭宁涛二人在苑中亭子内摆了饭菜。
“再晚些就不等你了。”丁成买好了下酒菜,就同郭宁涛一道等宋景城回来再享用。
宋景城粗略看了眼,这一顿对寒门学子来说怕价值不菲。
宋景城便笑了笑,“怎么了丁成,今日可有喜事?”
丁成生得胖,又是个憨厚得,所以得了喜事就想着买酒菜回来同他二人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