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一次踏足故乡,但他毕竟是炎黄子孙,莫名地便有一种亲切,此时就笑着说:
“今天我请客,既感谢鲁老板,也预祝我们能在大陆生意兴旺!”
鲁盼儿赶紧说:
“大家到了北京,自然应该我请。”
带着大家去了仿膳,“尝尝中国传统宫廷风味。”
这一次来北京察看经商环境的商人中一位女士,成容,四十多岁,是做食品生意的,因性别相同,与鲁盼儿十分亲近,一路上挽手相伴,此时对仿膳赞不绝口,“我终于尝到当年老佛爷慈禧太后喜欢吃的芸豆卷和小窝头了,回到家里向家人们说起,不知他们地怎么羡慕呢!”
又叹道:
“这些宫廷菜固然色香味都到了极致,但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又有几人肯费工夫做这个?
唯有快餐才适合。”
鲁盼儿去过美国,见识过麦当劳、肯德基种种,便笑问:
“成姐准备做什么快餐的?
也是汉堡、热狗?”
“我打算做方便面。”
鲁盼儿却没听过,“像挂面一样的吗?”
“比挂面还方便。”
成容笑着告诉她,“面炸熟密封起来,再配上调料、蔬菜干,吃的时候只要用热水泡一会儿就好了。”
原本为了尽地主之谊,但是鲁盼儿很快与这些人成了不错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天,挺有趣的,她也增加了许多见闻。
没多久,这些人便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做生意了。
陈港生处理了美国的事务,带着太太重新回了北京,并回请鲁盼儿一家。
他虽然是生意人,但对杨瑾特别尊重,热情地将人迎了进来,“能请到燕京大学的老师,可真是蓬荜生辉呀!”
“客气了。”
杨瑾笑着四处看看,“这是北京第一家粤式茶餐厅吧?
很有特色。”
鲁盼儿也正打量着餐厅——雪白的墙,雪白的桌布,乌木桌椅,几幅乌木框的风景画,整间餐厅没有半点奢华,干净舒适,像一副水墨画儿,简单而充满韵味,“与你在美国的饭店大不一样呢。”
“茶餐厅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休闲的去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散漫的感觉,让人进来就彻底放松下来。”
陈港生笑着给大家倒了茶,“这是普洱已经泡了两次,现在正好——美国的中餐馆是谋生的工具,这里才是我和我太太心目中真正的餐馆。”
“希望大陆人能喜欢我做的菜,”陈太太头发挽起,插一根乌木发簪,身穿半长白色绸衫,下面一条阔腿黑裤,温柔娴静,仿佛从古画中走出一般,微笑着端来了几样茶点,放在梓恒和梓嫣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