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种田很难发家(2 / 3)

不错的。

秦邵前世在北方待过,除了东北有些黑土地外,很多北方区域粮食产量在没有化肥之前,产量都是很可怜的。

张大壮他们种植的玉米产量低,说到底是他们那些人不懂得剔苗,并且玉米植株栽得过近。

这个年代的人,观念里觉得苗越多,产量就越高。

就是张大壮现在懂得了种植技巧,他头脑里还是认为能产量如此高,与种子有关。

就他所知,这位秦公子种的稻子种子就是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带过来的。

19石的粮食,如果按照目前安陆州的玉米的价格,应该会得将近12两银子。

这还是贼乱刚过,粮食价格如今还算不低。

去掉3两土地税,去掉人工费种子还有各种辛苦费,会落9两银子,当然先前还有黄豆的收成。

这样折算下来,15亩旱田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十一二两银子就算不错了。

普通庄户人家一年的花费也就是十多两的样子,很多还没有这么多地,种两季才有这样收成。

难怪种田自古也就混个温饱。

前提还得家里没人生病,没有其他大花销。

秦邵现在也明白了张大壮家一年到头在地里忙碌,依然贫穷的原因。

不过他的打算里面也没有说靠地发家赚钱,只想着有粮食而已。

这万一再遇到了天灾或者战乱的,不至于饿着。

因为收成还算不错,秦邵直接奖励张大壮他们壹大袋玉米。

远远超过原先承诺的一季度每人两斗粮食的承诺。

张大壮喜不自胜,连连磕头感谢。

那些玉米他可不舍得吃,还想着卖钱或作地里的种子。

他们家自己的地种的也有,还有那些玉米芯以及主家不要的散落地里的棒子,他们收拾收拾也够凑合吃了。

经过一段时间忙碌,稻子也碾完收回仓内。

15亩稻子产量是53石,这样的产量秦邵还是很满意的。

难怪湖广熟,天下足!

说到底,还是土地肥沃。

当然他们这些地今天还是种的第一季,自然产量更好一些。

如果连种三季,每一季的产量不会这么高。

秦邵原先考虑种三季试试,如今还是决定明天继续两季的好。

碾出来的新米,秦邵给张大壮家一袋子,又让王寅给张佐送去一袋子。

他们带回去三袋子,一袋子跟了祝老头,剩下的两袋他们自己吃。

……

“王爷,秦公子那边稻田丰产了,这是他们碾下来的新米,老奴让人蒸熟了,你就吃些吧!”

李稷端着盘子,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