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可就在这里,在这个文武百官之下,不乏少数这样人。
他们从不会发表一些正确的言论,只会在最后定夺的时候见风使舵的说一两句表态的话,背地里,拿着国家两国的银子,坐着偷鸡摸狗收受贿赂的事情,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富态万千,心中计算的不是如何将百姓带出疾苦的日子,却是如何填满自己的腰包,如何将自己的身边所有亲眷安插到朝中内外。
温熙玄看着他们的嘴巴一开一合,计较着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所需要面对的阻碍,计算着他们一旦被事情拦住脚步该会露出怎么样的嘴脸。
不禁坐在高首之上,在底下人一片议论之中,突然笑了出来。
笑声不大,却在这空旷而又偌大的殿堂之内异常的醒目。
为首的大臣是当朝一直持中立态度的赵大人,他是左相,位高权重,对于百姓的事情向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也是那些退居背后的元老中的唯一一个还在朝中的重臣。
可尽管如此,因为他为人刚正不阿,从不会阿谀奉承,在朝中也没有多少朋友,温懿能够继续任用他,也是看中了他在朝中的位置不可估量。
今日,温熙玄提出了要将附近的军中整编一事,才刚刚说出口,朝中的大沉闷便各抒己见的说了一个上午。
赵大人便于温熙玄一样,一个坐一个站,谁都没说话。
看着他们的脸色变化多样,声音洪亮高亢,似乎有要打起来的迹象。
听得温熙玄突然笑出来,赵大人终于说话了。
“殿下,朝中文武百官竟然无一人说出此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殿下笑的对!”
此话一出,震惊了所有人。
有些反应迟缓的还想要辩解发表看法,可说了一阵才注意到周围没有人搭腔,渐渐的才知道自己说的是些没有用的屁话。
声音渐渐小去,温熙玄才说道,“你们都说完了,现在该轮到本殿下说了。”
“殿下,这件事非同小可,整编一事还需要与王爷商议。毕竟……”一个一直跟随在温懿身边的大臣依旧高声提出抗议,审核将温懿抬了出来。
温熙玄轻笑,打断他说,“毕竟这件事与王爷并无关系,兵权一直是皇家在握,现在王爷那里已经将护符丢失,那么兵权自然而然的要回归到本殿下的手里,经过边塞一战,本殿下的兵马虽然少,可也在三日内就令那些倭寇土匪弃械投降,如此看来,有些东西需要改革才能进步。难道您要说,本殿下的用兵不行,还是要说现在的皇家无人,需要一个王爷来把持朝政?!”
那大臣的脸色突然一变,梗着脖子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一个字都没有说。
温熙玄缩在椅子上,瘦小的现在看上去气势明显败于下风,可他的声音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