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汉中祖>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2 / 3)

刘禅见李恢如此谦逊,丝毫不提自己的功绩,心中也不禁感慨起来。诸葛亮出兵春去秋回,真正留下来治理的大部分还是依靠李恢。

面对刚刚大乱之后的南中,人心混乱。不过数年,李恢便让南中初步安定,使各郡县能够上交赋税,并向成都提供耕牛、战马、犀革、金银,以充军资。而且还建立起一支能够镇压南中叛乱的强力武装,可见李恢文韬武略的能力。

刘禅举起酒樽,感慨道:“卿谦虚也,南中安定皆有劳于卿亲力亲为。朕在此举樽以谢李卿。”

面对刘禅真情实意的道谢,李恢举着酒樽,抿着嘴唇,喜悦说道:“臣恢谢过陛下。”

说完,刘禅、李恢二人举樽,一饮而尽。

刘禅放下酒樽,沉吟片刻,说道:“卿可知汉吴中分天下之盟乎?”

李恢隐约知道刘禅所说此话的意思,拱手答道:“臣有所耳闻,交州归吴。”

见李恢知道,刘禅轻声一笑,也不隐瞒,说道:“先前大汉封卿为交州刺史,恐要有所变更了。”

交州名义上属于东吴,大汉出于外交层面,是不能再有交州刺史职位。

“臣听陛下吩咐!”李恢正色说道。

刘禅思量少许,说道:“卿年岁已长,或有思家之念,朕欲改封卿为建宁太守,归家乡继任太守一职。”

根据汉代三互法,本地人一般是不允许担任本地太守,刘禅这个改封便是另类的补偿。

一心为公,秉公执法的李恢没有拒绝,而是拱手说道:“既然如此,臣请将李氏迁往他地,勿违三互法。”

李恢提出的建议是特殊情况下,本地人担任本地太守,则将家庭外迁,防止族人因太守为自己族人,贪赃枉法。

闻言,刘禅不由连声赞扬,说道:“李公真乃公亮志业,秉公理政,识大体,明事理。”

李恢担任庲降都督近十年时间,理政处事,不偏不倚,从不徇私枉法。爨习有得罪过李恢,李恢仍然推荐爨习入朝为官。

庲降都督驻地是在建宁郡味县,但李恢担任庲降都督之后为避嫌从不前往味县,而是把驻地设立到平夷县。

不得不说,老刘眼光过人,留给儿子的这批人。在刘禅继位初期,大汉风雨飘摇的之际,一同帮助诸葛亮撑过大汉最为艰难的时刻。

蜀郡太守杨洪,庲降都督李恢,中护军赵云,汉中太守魏延……

刘禅沉吟半响,问道:“朕以为,朱提郡、蜀郡此二郡,可供李卿族人迁移。”

朱提郡地处南中,且是南中最为富裕的郡,适合不愿离开南中的人;蜀郡则是大汉首都成都所在地,此地户籍珍贵。可以说刘禅已经十分为李恢考虑了。

李恢抚须沉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