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汉中祖> 第二百一十三章求粮

第二百一十三章求粮(2 / 3)

国借粮,吴借之,越则以熟蒸之粮偿之,吴国种其偿粮,结果颗粒无收,使国动荡。”

“今吴人以大雪为由,向我大汉借粮,恐有此意啊!”

当时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手上,采用文种的破吴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强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而借粮还以熟蒸粮偿之,则是七术之中的贵籴粟囊使吴疲弱之策。

关兴抬头望向刘禅,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吴国之难不可不救。我大汉初纳吴为藩属,论名上其乃我大汉臣民,今若不救,恐会使吴国心生怨恨。”

“至于文种所书破吴七术,以臣浅薄之见,其来夫差居功自傲,劳役百姓,使越坐大。今我大汉若能引以为戒,陛下仍勤政爱民,兴我大汉,即便孙权纵有破汉百策,亦无可奈何。”关兴说道。

确实如关兴所言,吴国被越所亡其根本之因在于吴王夫差,越国的灭吴七术不过是外力而已。当然也不能小看灭吴七术,还需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湘州刺史诸葛乔掂量一二,说道:“陛下,诸葛恪乃我大汉扶持之人,若不能使其坐大,令其有恩于吴人,岂不是有违往昔之策。今时乃我大汉良机,故我大汉可救之,施恩于吴人,又可使诸葛恪悦吴人上下。”

诸葛乔当初口中的往昔之策乃是在汉吴议和之时,刘禅与关兴、诸葛乔等要臣商讨的汉制吴之策。

汉制吴之策,核心在于扶持大汉在江东国内的代言人,使其影响吴国的战略决策,并当恰当之时,能献国归降大汉。而这里的代言人,刘禅选择了与大汉关系深厚,且又是江淮士人的诸葛恪。

至于为何选择诸葛恪,不难理解。在历史上孙权去世后,就是诸葛恪上位成为吴国的托孤大臣,从而掌握东吴上下朝政。而且诸葛恪本身就是权利欲望极重的人,与其弟诸葛乔性格差距颇大。

刘禅停下了手指,沉声说道:“廖卿之言不错,亦是朕之所思。然孙权虽有歹念,但其臣民不得不救。故朕深虑如何借其粮,而不使其坐大,反而增我大汉国力。”

刘禅对于廖立所说的七术,或有忧虑,但并不十分担心。大汉的强盛在于自身,来自吴国的外力或有影响但却不多。毕竟当大汉达到一定体量,掌握了足够多的优势,吴国想要掀翻大汉,远非一两条计策的成功实施,就能够伤害到大汉。

而刘禅此前没有说话,其实是在深思如何通过这件事,使得大汉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让大汉更加的强大。

嗯!刘禅本质上是一个逐利主义者,他与许多打脸冲胖子的帝王品性不同,他既要名声又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