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2 / 4)

的夹袍,问道:“你冷不冷?”

萧砺笑着摇摇头,“习惯了。以前师傅说穿太暖,精神容易松懈,不许穿多。有时候冷得发抖,打两趟拳就暖和了。”

杨萱叹道:“学武是不是很辛苦?”

萧砺默一默,不提辛苦,只淡淡道:“我觉得值。”

杨萱抿抿唇,觉得自己是犯傻了。

即便读书,也是辛苦的,每天鸡鸣就起,半夜方睡,除了四书五经之外,更要每天练字以图给阅卷考官一个好印象。

何况是习武。

默默地叹口气,加快步伐,走过一刻钟,身上果然暖了,等回到椿树胡同,竟然还沁出一层薄汗。

初八一早,萧砺赶着城门刚开出发,初九傍晚正踩着饭点进门,给杨萱带了一布袋金丝小枣。

接下来几日,萧砺也没闲着,天天早出晚归,说是去打听木材和石料。

偶有空闲,就带着杨桂到后面灯市胡同看匠人搭灯楼。

因为圣上发话灯会要大办,司礼监和营造司不敢怠慢,从初八开始就准备了毛竹搭台子。

小孩爱热闹,天天在旁边围着看。

杨桂也不例外,写完每天的功课就惦记着往外跑。

一晃眼,灯楼搭建起来,上元节也到了。

去年杨萱在家守孝,又因萧砺不在京都,拘着杨桂也没出去玩,今年声势这么浩大,杨桂肯定是关不住的。

所以,吃过晚饭,萧砺提出带杨桂逛灯会时,杨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杨桂拉着杨萱的手,“姐也去。”

杨萱摇头,“姐在家里看门。”

萧砺看着她浅笑,“一起去,没人敢来偷东西,再说离得近,想回马上就能回。”

杨桂随着附和,“大黄可以看家,它一叫我就能听见。”

杨萱莞尔,对春桃道:“那咱们也跟着看看热闹。”回屋重新梳了头,换了件衣裳。

刚出胡同口,就看到外面空地停着的一大排马车,而更多车辆仍不断地驰近。

杨萱顿时想起之前,天刚擦黑,辛媛就迫不及待地催着马车出发。

她们两人再加上秦家姐妹,一起吃吃喝喝,也是热闹。

今年辛媛不到腊月又回了真定府,要等过完上元节才能回来。而秦家,自从断了来往,她再没打听过她们的消息。

也不知是在京都还是回了老家。

杨萱暗叹一声,敛住心思,去牵杨桂的手。

杨桂却不肯让她牵,蹦蹦跳跳地跟萧砺走在前面。

没几步,走到灯市胡同,迎面便是那座两丈多高的灯楼。灯楼最上方挂着四个硕大无比的灯笼,每个灯笼上写着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风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