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3 / 5)

己买的那片地指给李石,“共是十五亩,打算盖七十间,头前五排三开间,后头五排两开间,另外挖两口水井,种些花草树木。”又指着不远处的地皮,“那里是打算建书院的,靠近大路的地方打算盖铺面。”

李家在江西算是富庶人家,老大老二是嫡出,都要走科考的路子,李石行三是庶出,留在家中打理庶务。

李石年纪不大,眼光却老道,将家里店铺打理得头头是道。

此时听杨萱这么一说,他眼前立刻就有了远景,不大会儿已看出哪里地角好,可以升值,哪里地角差,没有得利的空间。

略思索,对杨萱道:“不知哪些地皮已经卖出去,哪些尚未发卖?”

杨萱摇头,“我也不知道,恐怕得到顺天府打听……要是两位得空,今儿就能去。”

李石连声道好,“那就辛苦杨姑娘代为引见。”

几人上了马车,立刻往顺天府赶。

杨萱是万晋朝头一个订立地契的女子,而且是得了御笔朱批的,户科典吏对她印象颇深,不但请她上座,还亲自沏了杯清茶。

杨萱含笑道谢,说出来意。

典吏不辞辛苦地翻出鱼鳞册,把小沟沿那页找出来,指给他们。

这片地刚卖出去三成,还有一大片没有买主。

李石看中的那片已经有了主,他仔细问过这片地的用处,思量许久,开口道:“我跟杨姑娘做邻居,大人量一下有多少亩。”

典吏拿着尺子,扒拉着算盘,笑道:“共三十六亩二分,看在杨姑娘的面子上,这二分地的零头抹掉不算,公子按着三十六亩付银子即可。”

李石笑着点点头,朝刘管事使个眼色。

刘管事掏出荷包,付了四百三十两的银票,又找出两只一两的银锭子。

典吏核对了数目,马上写下地契,盖上官印,一份留底备案,另一份交给李石,客客气气地将他们送出门。

李石拱手向杨萱道谢:“多谢杨姑娘,若非姑娘引见,事情肯定不会这般顺利。此时已近晌午,不如我做东请姑娘并尊仆吃顿薄酒以表谢意。”

杨萱笑着拒绝,“三爷不必多礼,往日我多次受李先生大恩,未能报答……区区小事,不必挂齿。”

两人正客气,忽见一顶四人轿子晃晃悠悠地走近,轿旁两边各一个十二三岁的黄门小太监。

能用太监随侍的,除了宫里来人便是王府中人,哪个都不好惹。

杨萱忙跟李石避到旁边。

只见轿子停下,从里面走出一人,身穿大红绣牡丹花团领衫,头戴乌纱帽,看年纪四十刚出头,白净的面皮上自带三分笑意。

不是范直又是谁?

杨萱屈膝行礼,“见过公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