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禁海令固步自封,并不是一件好事。
邵廷玉在登州私下入股了不少大商船,向日本、朝鲜走私货物, 获利颇丰, 就连会昌伯也参与其中。不然就只靠他的俸禄,置办不起豪宅,也无法风光的迎娶冯妙青。
邵廷玉眉头紧锁, 陷入了沉思之中。当初刚来登州投靠会昌伯时,他也有雄心壮志,打算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但登州水深, 很多事情说不清道不明,连会昌伯也不是表面所看风光霁月, 他只能选择和光同尘,他得先有实力,站在高处,日后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勾结商人出海贸易,这个他并不认为有错。只是在会昌伯的暗示下,瞒报登州等地倭寇的实际情况,倭寇其实相当大一部分是当地的百姓假扮,但这些人如果不报做倭寇,实际上真正的战果并不丰厚。
禁海令一旦解除,贸易合法化,沿海一带的倭寇只会越来越少,登州太平,邵廷玉这个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位置算是做到头了,再想往上升也难。
程福想得多一点,这年头钱不是最重要的,权是才是一切的根本,“这不止是钱的事,沿海太平,咱们到哪里去立战功?”
邵廷玉道:“新官上任,总要烧三把火,咱们的那几处生意先暂停,以后再说。”
赵擒虎笑道:“上次跟着大哥去了一趟京城,才知道京城那些大官,诸如公侯伯等竟然大多是世袭的,咱们这么实诚,倒显得有些傻。大哥正经有个英国公做岳父,何不回京投奔英国公?”
就连会昌伯也打算回京城了,邵廷玉在登州的一大靠山就是会昌伯,若不是会昌伯的着力提拔,他不可能升这么快,会昌伯若是离开了,那些眼红他的人必定会有所动作。
邵廷玉颔首:“是该回京城了。”回京城后,或者进五军都督府,或者去北边抗击鞑靼,都比留在登州要强。
冯妙青得知可能要回京城的事情后,十分开心,登州虽然好,但是京城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又有父母家人在,当然更愿意回京城了。
她给王琼姿写了信,说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回京城,到时候两人再见面。王琼姿看完信,笑了,市舶司一开算不算是把龙傲天的饭碗给砸了。
书中的龙傲天从小小登州开始,抗倭事迹显著,后来又调到福建浙江等地,是百姓心中的大英雄,身边聚集了一大帮有志之士,后来邵廷玉带着这帮人北上攻打鞑靼,接收了英国公的全部军事遗产,训练出一支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几乎是百战百胜,在他谋反的过程中多次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邵廷玉身边的这帮人后来也几乎都是新朝的开国功勋。
现在王琼姿要做的很简单,邵廷玉有龙傲天的军事才能,合理利用,但是不能让他真正掌握军心,隔两三年调换一个地方就行。再就李逸这边还是要管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