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琮笑道:“多谢牛叔提醒,一些风言风语,是奈何不得我的,不需要担心。”
牛继宗点点头,自己尽到心就够了。
对于贾琮这小子,自己是一点都看不透,也不知道这小子是个什么章程。
这时,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
“陛下驾到,百官跪迎。”
“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从后面转出,坐在了龙椅上。
“众卿平身。”
“谢陛下。”
众人这才纷纷起身,站回原位。
隆庆帝看了下面一眼,开口道:“今日可有什么大事?”
胡庸上前一步,拱手道:“起奏陛下,自打开春以来,天气干燥,好多地方,滴雨未下,春耕过后,只能用井水、河水灌既田地。
钦天监预测,很长时间都没有雨水,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很有可能会出现持续干旱,说不准会出现旱灾,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隆庆帝闻言,皱了皱眉头。
自打过完年,京城之地也没有下过雨水,天气干燥的很,看这势头,还真有可能会出现大旱。
面对这种天灾,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
唯有提前筹谋,做一些抗旱救灾的准备,关键是粮食。
真要是出现了旱灾,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产,老百姓连吃的都没有,就得国家出面赈灾救济了。
不然,会饿死很多人的,甚至会出现暴乱。
“胡爱卿,既然有了大旱的苗头,你们内阁还需要早点拿个章程出来,提前做好救灾的准备,同时,让那些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让地方官员组织民众,想办法自救。”
胡庸道:“臣遵旨,会尽快地拿出解决方案,让陛下御览。”
隆庆帝点点头,忽然看到了下面的贾琮,站在那跟个没事人似的。
想到以前这小子对农事也有些研究,还弄出了水车,灌既自己的农田,甚至打造出了铁犁,改善了土质的环境,等等一些增产措施。
也不知道这个小子,对旱情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于是开口问道:“宁国公,你对农事也有过研究,对现在的旱情,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贾琮闻言愣了愣,没想到隆庆帝会问自己。
对于干旱的事情,贾琮还真的没有注意,这段时间事情太多,忙得脚不沾地,倒是忽略了这件事了,也是听胡庸说起,这才意识到这一点。
干旱属于天灾,那是老天爷的事情,自己也没有好的办法。
贾琮拱了拱手道:“回禀陛下,旱情属于天灾,臣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一旦天下大旱,粮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