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5 / 6)

出门,并不合适,换成另一人倒还有可能。

祝照对徐环晴道:“你去找潭儿哥,让潭儿哥带你出去,只要潭儿哥肯出门了,我们必然都能到外头转转的。”

徐环晴一听,连忙朝徐潭的房间跑去,被徐潭嚷嚷了两声也不走,死缠着徐潭,徐潭无法,其实他也挺想出门,于是拉着徐环晴的手与徐柳氏报备了。

徐环莹听徐潭说要出门,果然也要跟着,这般,徐柳氏道:“那你们让祝照那丫头也跟着,到时买了什么,也好让她拿些。”

徐环莹与徐潭几乎一年跟着徐柳氏来京都两三回,对京都还算熟悉,出了客栈之后便要往自己知道的地方跑。

徐环晴这两三年内就来过京都一次,京都早已改了面貌,而她年纪越大,年幼时记得的事儿便越少。

徐潭与徐环莹二人走在前头,没理身后二人,徐环晴便与祝照说:“长宁姐姐,我娘与我说,我五岁之前都是住在这儿的,为何我都不记得呢?”

祝照想了想,回答了一句:“可能是因为小孩儿都是六岁之后,才能记得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儿吧。”

徐二夫人是京都城外一个镇子里的姑娘,因为徐柳氏生徐潭之后身体不太好,两年没来过京都,那两年徐冬便与徐二夫人碰了面,二人日久生情,便在京都定了个小家。只是徐冬惧内,关于徐二夫人的事儿迟迟未与徐柳氏说,后来徐柳氏自己发现了,闹了半天。

彼时徐环晴已经四五岁,徐柳氏在难过,也得接受徐二夫人,索性徐二夫人唯诺,徐柳氏在家依旧是做主的那位,每年入京,徐二夫人也未必能来,就更别说是徐环晴了。

徐环莹指着前头道:“那里有个诗社,我记得春儿时来,我在那里留了半段诗,也不知有无人对得上!我去瞧瞧!”

“诗啊书的有何好看。”徐潭说:“还是那说书的口中故事有意思,我去左边雀儿楼,你自便。”

徐潭说罢,徐环莹便戳他脊背道:“尽与大人不学好!”

雀儿楼,是京都有名的听书之地,只是里头不是品茶,而是饮酒,那里头说的故事也不是什么古人名传,而是男女之间欢好之事,说是说书,实则也隔了一道帘子,一人说,抵百人学,闺房之事,尽在其中。

徐环莹与徐潭分开了,徐环晴不知要跟谁。

徐环莹去的地方干净,可她脾气不好,徐潭倒是好说话,但去的地方实在叫女子不敢恭维,故而徐环晴犹犹豫豫,还是跟上了徐环莹。

祝照见她跟得不情愿,于是安慰道:“学着你环莹姐姐多读书是好的。”

“我可不要与她一般母老虎,十九岁了还没嫁出去。”徐环晴说这话,祝照顿时一怔,面上笑容僵了僵,想起来以前徐环晴从不会说这种话,怕是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