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柴人奏折(一更)

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柴人奏折(一更)(3 / 4)

自朱允炆登基之后,一直没有立太子,东宫空置,虽礼部官员屡次上书请立太子,皆被朱允炆驳回。如今朱允炆为朱文奎遴选恩师,虽尚未松口太子之事,但也说明他已将朱文奎作为接班人在培养。

武英殿。

指挥镇抚司汤不平行礼后,呈送郁新与雄武成奏折。

朱允炆瞥了一眼厚厚的纸张,不用说,这一定是雄武成“写”的奏折,没有理会,而是拿起郁新的奏折看去。

“白莲教!”

朱允炆有些吃惊,没想到定远赈灾,竟牵连到了白莲教。

底层治理从来都是治理难点。

一个县,辖区方圆几百里,知县只有两条腿,就是累死他,逛一圈也需要十天半个月。

可是知县不能总出门视察,县衙需要他坐镇,办事盖章,没他不行。

明代初期的基层治理,采取的是里甲制度,即“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

里长类似于村长,甲长类似于村主任。

他们是治理底层的关键,而这些人往往是以当地大户来担任,不仅有欺负人的本钱,还有贿赂人的本钱。

哪怕是出了什么事,也能运作一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时间长了,底层百姓积怨增多,白莲教趁虚而入,从教人员增加,等其积蓄到一定力量,便会跳起来反抗朝廷。

这倒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后世村霸都是灭霸级别的,打个响指,就能让人灰飞烟灭,何况是这万恶的封建社会。

朱允炆可以允许佛教、道教的存在,但绝不会允许白莲教的存在,一句“弥勒佛当有天下”就应该送他们全部去极乐世界。

只不过,对于这种邪教教徒一律砍头的做法,朱允炆是不太认可的。

说到底,百姓加入白莲教,未必是真想对抗朝廷,只是因为他们太苦,太累,被官府欺压太多,希望从白莲教中寻找保护、庇佑,或是精神上的慰藉。

朱允炆并没有因为白莲教的出现而怒不可遏,按郁新所报,涡河、睢水、颖水诸地天气已然放晴,救灾安民,秩序良好,并没发生骚乱。

只要扛过去灾情,一切都好说。

朱允炆放下郁新的奏折,展开安全局指挥同知雄武成的“奏折”,看了几眼,眉头紧锁。

雄武成办事能力很强,这一点朱允炆很满意,可他是个粗人,没文化,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像是狗啃过似的……

《大明第一臣》

所以他的奏折,往往都是火柴人……

这一幅画,画的是一群火柴人到了定远,然后将锅、土、碗圈在一起,那意思是说,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