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朕等得起十年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朕等得起十年(3 / 4)

渊的策论,说:「此策论从土地、文教、经商、修路、打造产业等十个方面入手,论述清晰,方法可行,最为可贵,其中还加入了施行步骤,分阶段推行,并推算了大概财政所需……」

朱允炆翻看着何文渊的策论,问:「何文渊,这些行文中透着国子监的风格,你是国子监的监生?」

何文渊摇头:「我虽未曾在国子监修习,却受堂兄何颖熏陶多年,何颖是三年进入国子监。」

朱允炆想起来了。

何颖是建文二年的进士,三年进入国子监修习,至建文六年才出仕徽州地方知县,建文九年调回京师,进入工部作主事,与宋礼、郑赐一起,负责水利诸事。

怪不得何文渊满篇文章,多落实处,感情是在国子监之外,学了不少国子监的学问。

朱允炆看过何文渊的策论之后,递给黄淮:「你看看是否可行。」

孙安这才注意到黄淮,一看之下,不由地皱眉,此人好是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这容貌,很像是当年自己教导过的一位学生。

黄淮快速扫过之后,严肃地说:「若按此策行,十年内温州府必兴。」

朱允炆敲了敲石桌,目光深邃地看着何文渊,说出了一句惊世之言:「若你为温州知府,五年内,温州府百姓是否可以温饱,税收是否可以翻一番?」

何文渊震惊地看着朱允炆,这个时候再猜不出来其身份,那就是真傻了。

叶缙光、谢庭循、张漠一脸的不可思议。

赵推官几乎要跪了。

何文渊定了定心神,肃然道:「我虽学问尚浅,但若朝廷信任,我愿倾注心血,治地方于小康!」

黄淮深深看着朱允炆,有些忐忑。

虽说皇上有任免官员的权利,但只凭借着一篇策论就让其担任知府是不是太过儿戏?

难道说这是老朱家的通病,你爷爷当年随手一提,一个小小的地方粮长,直接就成了布政使,一次对诗,监生就成了按察使,从毫无根基,一跃成为朝廷大员的可不是个别。

可你爷爷那时候这样做是出于无奈,可用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不得不见一个能用的提拔一个,但现在朝廷并不缺人才,国子监一次通过结业考核的就有千余人,虽说这部分人大部分分流到了文教、东北、西疆,但还有些人居留京师。

朱允炆将目光转向赵东,严肃地说:「一个月后,朝廷会发来文书,调任温州知府王祺为广东潮州府知府,另委任何文渊为温州知府,统揽温州一切事宜,叶缙光、谢庭循、张漠跟从听差,辅其行策。一个月时间,足够交接了吧?」

何文渊看着朱允炆,下跪道:「臣何文渊,定不负皇上天恩。」

有人点了出来,其他人自不敢怠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