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长安城内夏天的一个下午,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气息,甚是燥热。
长安街青石板道笔直庄严,一块块古朴光滑的方形石块排列在街道上,石缝间隐约间能看到两株略显发黄的野草,此刻已低下了尖尖的脑袋。
街道两边的黄土上,几棵翠绿的柳树随着阵阵微风竞相摆动着那纤细的枝条,仿佛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在舞动着轻柔的身体,甚是妖娆妩媚。
几只快乐的知了在唱着歌,声音洪亮,宛转悠扬,随着微风传向了远处,引来了两只贪食的黄鹂。只见两只鸟儿如无声般地落在了树枝上,接着静悄悄地靠近知了。正在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食知了,却不料传来了一声厚重的哈欠声吓跑了鸟儿。细细看去,原来是一位老者在树下乘凉。
但见老者迈着稳健地脚步向一家酒馆走去,只见酒馆高约四层,砖木结合结构,外边涂以暗色红漆,屋顶边缘铺设红色琉璃瓦,泛着淡淡的余光。酒馆两旁放置着两头石狮子,眼中放射出道道银白色的寒光,威严无比。巨大的牌匾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聚财酒馆,远处望去格外震撼,大气磅礴。
老者来到酒馆门口,店小二不怀好意迎了上去,冷冷一笑,不屑的说道:“臭叫花子,你怎么又来了,滚远点!”
“老汉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实在是饥饿难忍,大爷就施舍些残羹剩饭吧!”老汉一脸愁苦的说道,用手捂着干瘪的肚子,咕噜声震耳欲聋。
且说这老汉原来是太原人氏,无儿无女,已近古稀之年。一个人靠着一亩田地艰难度日,本就不多的粮食还要上交给地主一部分,日子实在是清苦。一个月前家乡发大水,田地尽数被淹,致使庄稼颗粒无收,乡民更是死了一半,所幸老汉捡回了一条老命,接着跟着一部分乡民逃荒到了长安城,这才有了刚才的酒馆乞食。
此时店小二眼中露出怒光,冷笑说道:“前次你来酒馆乞食,我看你是老者,孤苦无依地甚是可怜,给了你一个馒头,这次是在也没了,再不走就对你不客气了!”
老汉眼泪汪汪,口中吞咽着口水,趁小二不注意,大步跑进店里,抓起碟中的残羹剩饭狼吞虎咽,险些哽咽住了喉咙,可见他真的饿坏了。
小二咬着牙,恶狠狠地望着老汉,用手揪着那破烂的衣领,嘴里骂着刺耳的话,把老汉拽出门外,重重地摔在了石板道上。但见老汉手中残存的剩饭散落了一地,表面沾满了灰尘,他撮起急不可耐地塞进了嘴里。完罢,更是用舌头舔起地上的残渣,而一旁地小二和客人却在哈哈大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乞丐,你还敢吃,你看他多像条狗!”一旁两位酒馆的打手捧腹大笑。
“兄弟们,打死他,老不死的臭叫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