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踏枝> 番外1 迟早要打的

番外1 迟早要打的(2 / 3)

以老太傅的精力,这应是他最后一届主考了,未必不会求变。

再者,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届,选题上兴许会更多参照您的想法。

而您,显然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

赵繁笑出了声,不置可否。

黄逸说这个,也不是求一个答案。

科举有科举的规矩,连他祖父那样的身份,也不会去向徐太傅询问,就是在家自己猜一猜,出了门就打哈哈了。

不过,黄太师毕竟是黄太师,处在他的位子上,更能看清楚赵繁与徐太傅的想法。

黄逸说了会儿恩科,又说边关状况。

去年,毛固安一点没闲着。

风季结束之后,他持续给西凉施压,让本就人心涣散的西凉王庭里,越发得混乱、动荡。

“等今年风沙小些后,该继续西进了吧?”黄逸道,“我是请缨去打西凉,还是去南境防备南蜀好?”

这个问题,赵繁给了个答案:“南境未必打得起来。”

南蜀几次想动,都被压制住了。

一鼓作气,没成功,再而衰,三而竭,使得他们犹犹豫豫的墙头草脾气就冒了出来,比大周僵持住了。

“迟早得打他们。”黄逸嘀咕了一句。

赵繁笑了笑。

确实是。

迟早要打的。

这一点,不止他清楚,三公也很清楚。

亦是因此,徐太傅与他商量之后,策论定的是方向偏向了边城发展。

大周不缺有能力的官员、学士,废帝的程皇后返回程家之前,也与赵繁讨论过人才问题。

她说得很直白。

她出手援助赵繁争位,除了反对赵隶继续当皇帝,更大的缘由是,她想让程家子弟更多地参与到官场中来。

赵繁听说过程家的规矩,也接触过几位子弟,其中不乏能扛大梁的。

他们只是缺少机会。

赵繁很愿意给他们机会。

只是,程家子弟也好,其他的官员也罢,他们也有“弱点”。

他们都生在大周,长在大周,而以西州城为代表的边境城池,曾经有很长的时间不在大周治下,它们有非常突出的当地的氛围。

仅派土生土长的大周官员去治理,他们光是了解这片土地、这些百姓,就要耗费很多力气。

赵繁倾向于让更多了解当地状况的官员参与治理。

西州城,甚至以后的西凉王庭,甚至是南蜀一带,需要更多人去配合发展。

边城的融合与发展,与长年在治下的州府,各有各的思路。

而这个思路,是他与徐太傅希望考生们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