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3 / 5)

,如此看来,沈世兴连个父亲也当得不称职?

胡掌柜瞧着舒阁老,基本上能揣摩出他的心境,很适时地道:“姑娘这样懂事也好,能凭自己的能力过好,总比将来四处哭求得好。”

舒阁老想起自己的女儿,不置可否,眼神也黯淡了下去,很快他们就换了别的话题,聊起了湖广和沿海官员的事,周学谦父亲要丁忧,户部原先的位置便宜了别人,台州那边也有些不安生。

二人聊到深夜,俱都乏得打哈切才作罢。

舒阁老起身活动了下筋骨,道:“顾淮近来如何?”

胡掌柜跟着起身,道:“好像一直闭门不出,在家中读书。”

舒阁老满意地点了点头,负手而立,道:“今科举子里,能胜过他的没有几个……若他能中进士,殿试上我就能给他一个人情了。”

殿试评卷,是要十位考官勾画十卷,有圈、尖、点、直、叉,五个等级,唯有超过六个一等“圈”的好文章,才能入天子的眼。

评卷为了防止作弊,避免考生成绩相差太大的情况出现,还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圈不见点,点不见直”,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评卷官给考生的卷子打了“叉”,后边的评卷官不能再给“圈”。

若是有一个评卷官给了“叉”,后边有人给“圈”,其中一个,要受到非常严格的处罚。

没有官员一身正气到为了一个考生,和同僚闹个你死我活。

若顾淮的卷子一开始就被人画了“叉”,便不可能划为一等卷子,也就罢落了。

舒阁老是第一个评卷的人。

今科举子来投靠他的很多,他中意的很有几个,顾淮是其中之最。

舒阁老抬了下眉毛,忽然想起来道:“他从前是不是县试、院试、府试都是第一?”

胡掌柜点了下头,道:“正是。”

舒阁老一下子就精神了,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若顾淮能中了会元和状元,岂不是开国以来头一遭!

若真如此,顾淮的名字肯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即便他以后没有半点功勋,也会流芳百世。

何况,他现在只是潜龙在渊。

舒阁老又问了句闲话:“他定亲了没有?”

胡掌柜答道:“好像还没有,小的回去侧面问一问。”

舒阁老颔了首,胡掌柜连夜赶了回去,没有被人看见。

☆、第89章 第 89 章

第八十九章

腊月里, 终于晴了一天。

沈清月趁着天晴, 去了庄子上挑丫头,两个十六岁的, 一个十二岁的。

十六岁的丫头, 都是正在说亲,还没说上亲事的姑娘,她俩听说是给老爷做妾, 本身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