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4 / 5)

头往前看的,看到了他的名字,以及跟他名字相距不远的魏承嗣。但在挥别了魏府管家后,他就又跑去了前头,想看看本届的榜首是何人,还想打听一下会不会出现三元及第的佳话。

再一看,居然还是个熟人。确切的说,是闵举人知道他,但对方不知道闵举人,因为那位是国子监里数一数二的才子。

噢~

有种并不算意外的感觉,又回想了一下,确定对方在乡试时,也是南陵郡的榜首,就感觉吧,还真有可能出现三元及第的盛况。

闵举人也就随口感概一下,其实并不放在心里。他在乡试时名次都很一般,压根就没想过考状元。事实上,要不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商队,他都想直接回去了。

没想到啊……

不多会儿,他的两个同窗就过来找他了。

对了,那俩都落榜了,不过这也没啥好失落的,本就是意料之中的。考虑到闵举人和魏承嗣都考上了,他俩方才走到旁边商量了一下,决定晚一些时候再走。

试想想,来都来了,本来就不差这点儿日子,还能再取取经,听闵举人说一下殿试的流程,以后心里也好有个底。再就是,殿试结束后还有吏部的考试,如果有幸成为二榜进士,还多了一次去翰林院馆选的机会……

这些都是寻常人想打听都没处打听的宝贵经验啊!错过就感觉太可惜了,尤其他们三年后肯定还要再考一次的,但问题是,谁能保证闵举人和魏承嗣到时候还在南陵郡?万一被外放了呢?

等他俩商量好了,就过来找闵举人说了俩人的决定。

闵举人自然乐意之至,要知道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熟人在身边,心里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他们仨还在这边商量着,忽的榜单前就闹出了大动静来。

一开始,谁也没有太在意,毕竟每次放榜都有人崩溃大哭,也有人欣喜若狂。甚至不说会试了,乡试放榜现场都是一出出的大戏。

结果,也就片刻工夫吧,就有人撕毁榜单了。

事态立刻升级。

会试榜单啊,它就算代表得意义非凡,那它也就是一个榜单。古有金榜题名的说法,就拿本次放榜来说,远远的看过去,还真就是金榜。即在贡院其中一道外墙上,从右往左书写取中者的名讳、籍贯、号房数字,足有数米长度,最末也就是最左边,写的则是年号,譬如今年便是保康十七年,以“皇榜”二字为最后结束。

但远看仿佛是书写在墙上的,实则肯定不是,不然不得半夜里就开始写?

事实上是有人提前誊抄好了一卷纸,之后再由兵差展开后贴于贡院外墙,供举人们查阅。

说白了,它再金贵都是一卷纸,金色底子的它还是纸,甚至只是简单的在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