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上单顶住Smeb压力。
把这个话题换成18年夏EDG。
那就变成。
如果EDG遇到中路没那么好打压制,且需要上单补充开团英雄时,仅靠下野辅没办法很好的带动节奏往前走。
先不聊Iboy偶尔犯病,就算假设Iboy整把正常,甚至进入大赛爆种模式,EDG依旧无法保障胜率,这才是Meiko迷茫的原因。
作为一个指挥,没有赢的方向,就是这样。
显现到游戏里,就是EDG中期迷茫,惯性被对手抓机会,显现到游戏外,就是批评Meiko的声音变大,很多粉丝指摘他“无作为”——
跟16、17年相比,Meiko犯错变多了,队粉恨铁不成钢。
Meiko、厂长,包括轮换的Haro,全都看向秦明。
他们训练赛最追求的就是交换。
但有时候。
河蟹真的交换不到,那种过早接战,没接过就很劣的游戏方式,EDG不是很想尝试。
说白了。
不到背水一战,EDG更擅长用运营规避自己不擅长的部分。
“RNG应该也有这个问题吧?”
秦明没有立即回答,反而看向香锅。
“还是教练了解我们。”
香锅吐槽道:“你也知道,小虎不是稳定拿线权,那次打OMG,我们被Icon抢线权,然后河道2v2,中路来慢了。吗的,给我带崩。”
小虎有些黑脸:能闭上你的破嘴吗?!
秦明直接忽视香锅没情商的话,“中路对线没那么好对,又想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过渡手段,避开四级被入野区、下路遭重,对吧。”
“对。”
这是一整套逻辑。
自从IG开发出双河蟹攻势,抢4入野顺路包下给威胁,就成了新版本打野最舒服的前期开局,像KT这样的队,也在学IG。
好处很明显,野区优势能立马给到下路反馈。
最常见的一波画面如下,打野双河蟹,重新刷到下半侧,不管下路是不是视野真空期,直接入侵,由于中路有线(没线不好争河蟹),哪怕打起来人数一样,对手也会存在后落位的情况。
再加上打野等级领先,越塔不需要着急,只要往前一探,看对面是否给予保护,如果是,那就看情况放弃越塔,继续刷野压制——对面本就落后,为了防越塔,被迫赶来防守,这样打,自身发育会很亏。
说白了,IG这套双河蟹战术只要正常运转,保底对线期结束后领先一千经济(集中于下野发育领先)。
这一千块。
让没那么讲究三路线权的队伍来说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