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下专程从京师过来的!”
“京师来的,是何功名?”
那人却也不惊讶,似乎对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
于谦想了想,问道:“应聘教职需要什么功名?”
“其实也不需要,只要能胜任即可,不过,若是秀才,便可以免试。”
于谦说道:“能带我四下看看吗?”
那人笑道:“正好我早上没课,就给你介绍一下咱们甲字号蒙学堂,对了,请问兄台怎么称呼?”
于谦稍加思索,说道:“姓袁,名彬!”
“原来是袁兄,在下党兴永,幸会!”
于谦心念一动,问道:“党兄是何时来到学堂的?”
“在下本就是蔚县人,自学堂建立之初就在了,也是学堂的第一批教职之一。”
于谦又问道:“学堂建立之前,党兄是做什么营生的?”
党兴永叹了口气,说道:“若是没有知县大人,没有这座学堂,我估计早就饿死了吧。”
于谦有些不解,却也不好追问下去。
党兴永澹澹一笑,然后开始介绍道:“这座学堂占地二十亩,教职二十三人,其中,教书先生十六人,厨子、杂工等七人,容纳孩童则有五百之多。这是县里规模最大的学堂,其余的规模小一些,也有三四百人的规模,郊外的两座大致是两百多人的规模。”
于谦一边听着,问道:“建这些学堂,花费肯定不小吧,县里的税银吃得消吗?”
“确实花费惊人,不过,都是商户们筹建的,倒没有占用县里的税银。”
“商贾也对教化有兴趣?”
于谦更是不解,在他心中,商贾只是一群追逐铜臭的俗人,怎会跑过来修建学堂?
“商贾们当然有兴趣,因为孩童们入学,是要缴纳学费的。”
“学费……很多吗?”
党兴永说道:“只说咱这个甲字号学堂,一年所收的学费,就高达五千两,除此之外,县里也会发放一些补助,大抵在千两上下。如此,就是六千两。刨去支出,一年下来,就有三千两银子的纯利,你说商贾为何感兴趣?”
于谦再次震惊,读书还能赚钱?
这是个什么世道,疯了吧?
他四下打量着,书院里头的格局很紧凑,一个个书舍联排而起,没有太多的景观,书舍等了等级,不同年级的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读书。
穿戴着纶巾和儒杉的教员,有的在书舍里教授孩子们读书,有的还在备课,或是休息。
这一路上,他一直想不通,读书这种高大上的事情,怎会和铜臭搅合在一起?
“教书育人,竟然也能和商贾和银子关联起来,真是让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