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玉回道:“大致在一个月前,方才皇上提到的金英,便在汤晓钟的船队上。”
朱祁镇皱眉道:“他自己选的?”
“是!”
“那彭清的船呢,可有人随行?”
“朝廷安排的人员,大多跟在汤晓钟船上,不过,吴沧海等人坚持跟着彭清。”
听到这里,朱祁镇心中大致有数了,看来,某些人有苦头吃了。
“其他的宝船何时能造好?”
“臣弟专门和造船厂询问过,宝船造好以后,需要阴干三到四年的时间,不过,洪保、吴沧海等多位有航海经验之人曾提出,若是改为烟熏烘干,可以将这个时间压缩数倍,只需要十个月左右便可下水,臣弟已经安排人建立了烘干场,尝试用烟熏烘干,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十月之前便可启航。”
朱祁镇点点头,将三年时间压缩为十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西洋三个字说出来轻松,可是,只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需要举国之力的支持,特别是宝船,若是质量不过关,半路上散架子,将损失多少人力物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这个烘干法倒是可行,就看船工们的技术手法了。
“这件事你做的对,明天就下旨,提高船工待遇,薪俸翻一倍!”
朱祁玉有些不解,问道:“翻一倍,是不是……太多了?”
船厂的船工可不是三五个人,至少十几万,翻一倍得多少钱啊?
“不多,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只要有本事,朕绝不会吝惜银子,而且,朕准备废除户贴制,所有百姓都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再受户籍的限制。”
“啊……”
朱祁玉再一次惊掉下巴,废除户贴制?
哪怕你是皇帝,天下的事你说了算,可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怎可说废就废?
朱祁镇当然清楚,可是,户贴制不废除,人力资源跟不上,新政如何开展?
虽然在后世眼中,户贴制是桎梏,是阻碍历史发展的枷锁,可是,看待任何事都要先搞清楚一件事,其背后的环境是什么?
如同科举一样,在诞生之初,绝非一无是处,而且,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措施。
洪武三年,朱元章宣布实行户贴制,标志着明朝户贴制正式启用。
最开始建议户贴制的人是太常少卿陈昧,太常寺主要负责朝廷的宗庙礼仪,有一次陈昧向朝廷上奏,说按照周礼,皇帝在祭祀时应该把国家的户口人数告诉上天。
陈昧的谏言与朱元章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明朝刚刚成立,这个时段最重要的是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