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京津铁路(2 / 3)

老匠人带出了徒弟,只要顺利出师,从实习转为正式匠人,师父就多发一个月的薪俸作为奖励。

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下,新人都知道待遇好,拼命去学,而老匠人也觉得有利可图,因而也不藏私,拼命地教。

从京师到天津卫,区区三百里的距离,采取的是分段施工,进展速度比预想中要快得多。

以至于各个作坊为了招工,居然要跑去数百里外去招募铁匠,为了把人骗过来,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住房补助啊,分配宿舍,连生活起居的用具都给你准备好了。

更有那丧心病狂的,居然还包媳妇。

现如今,匠人这种行业已经是炙手可热,别说各个村镇的闺女,就连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愿意借给工匠。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沿着这条铁路,无数的作坊和买卖,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以至于傻子都知道,跟着铁路就能挣到钱,一度让整个京城人口剧增。

眼看京师快要爆了,朱祁镇不得不出台了落户政策,这才稍稍消停一些。

有时候,发展的太快也有问题,比如说,通货膨胀加剧了。

随着海贸的重新开启,已经倭国银矿的开发,白银开始大量流入。

这玩意毕竟是硬通货,物价再怎么上涨,却也能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朱祁镇对此却是不急不躁,因为通货膨胀最心急的,恰恰是那些达官贵人和士绅老财。

眼看着耕地已经无利可图了,就算有利可图,可现在风险已经巨大。

家里存的银子没变少,购买力却在不断下降。

本来十两银子可以买一头牛,现在则需要十五两。

如此一来,大家手中的闲钱已不敢存着了,全部投入到作坊中。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三赢的举措。

银子投进作坊,对于他自己而言,是不断升值的。

当地百姓就业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

对于朝廷而言,工业在飞速发展。

终于,耗费千万纹银,总长度三百里的京津铁路通车了。

其实铁轨修得很简陋,甚至每一个站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

起点站在朝阳门,使用混凝土修建的,早已装饰完毕。

混凝土最大的好处,一个字,快!

工程院的学士们挥洒着汗水,检查每一段枕木与铁轨的交界处,不停地敲敲打打,生怕哪里出现纰漏。

要知道,这项工程足足耗费了大家八个月的努力,每一段铁轨上,都能找到大家的汗水。

工程院院长陈怀,科学院代理院长贝琳,正在汇报最后的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