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怜香惜玉(2 / 5)

明朝挑选宫女和嫔妃,讲究一个平民出身。

通常来说,能当上皇后的,都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子。

当然了,这里的普通百姓,指的一般都是当地士绅,若是官员,则大多是基层官吏,或是除了打仗以外,平日里压根没有兵权的武将。

真的底层百姓是不在讨论之列的,试想一下,穷苦百姓人家,吃饭都困难,能活着就不错了,就算生的有些姿色,其言谈举止、涵养学识根本无法和大家闺秀相提并论。

比如说洪熙朝的皇后张氏,乃是指挥使张麒之女。

宣德时期两任皇后,胡善祥的父亲是县丞,孙若微的父亲是主簿。

朱祁镇的正宫皇后钱氏,祖上是靖难功臣钱整,曾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其父钱贵继承了祖传

的武职,凭借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

不过,这样的官员仍然无法进入大明的权力中枢,至多是个有些本事的粗鄙武将罢了。

因此,太皇太后张氏在挑选皇后的时候,不但要考虑相貌、品行等,更要考虑其家庭出身,最终敲定为钱氏,并亲自主持大婚。

钱贵则是父凭女贵,直到女儿被选为皇后,才被提拔为中府都督同知。

这样的选妃体制,主要是为了限制那些重臣的权力过度扩张。

如果皇帝娶了丞相或是尚书的女儿,这人岂不是一手遮天?

而清朝的后宫就完全不同,与其说是选妃,不如说是权力的交易。

当初满人入关,因为是捡了个大漏,总觉得汉人容不下自己,便处处提防,更是禁止满汉通婚,但是,满人就那么几个家族,以至于皇帝选老婆,选来选去就那么些人,还要考虑到这些家族的影响力,这个不能得罪,那个要拉拢,最后只能是从手握重权的大臣家里选。

比如说康熙的四任皇后,第一任是索尼的孙女,第二任是额亦都的孙女,第三任是佟图赖的孙女,只有第四任家里势力稍差一些,这个是他自己挑的,算是真心喜欢了,便是雍正皇帝的生母。

到乾隆时期,各大家族更是争先恐后把自己家里的闺女往宫里送,乾隆皇帝也没办法,于是,不管长得好不好看,只能捏着鼻子收下。

然后,就有了着名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人家跑了,看美女去了!

再到后期的光绪帝,皇后隆裕本就是他的表姐,完全就是慈禧太后一手操控,被立为皇后。

慈禧那老娘们这样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光绪帝,因此,光绪帝对隆裕每天跟防贼似的,两口子过日子还要各自留一百个心眼。

至于隆裕的容貌,只能说很一般了,光绪帝干脆每天住在珍妃的寝殿。

如此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