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举人。”
这番回答倒有些出乎朱祁镇的意料,原本以为,梅永贞的儿子即便是读书,也是自己瞎鼓捣,没想到,整天琢磨怎么飞上天的人,竟然已经是举人。
看来,这位还是个学霸。
“听你父亲说,你平日里不喜欢看四书五经?”
梅纯恭恭敬敬地回道:“学生并非不喜欢,只是比起四书五经,更喜欢看一些杂书。”
】
朱祁镇听到杂书,眼睛忍不住放出光来,问道:“说说看,都有些什么书?”
梅纯想了想,然后说道:“甘石星经、黄帝内经、墨经、水经注……”
他一口气说了十几本,很多书在当时知名度非常低,因为在明初,朱元章指定科举规则的时候,专门规定了全国统一教材,就是四书五经。
还规定了,必须用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作为唯一参考答桉。
如此一来,很多书籍都被人扔在一旁,每日只读四书五经。
梅纯说的这些书,包含了天文地理、医学工学等很多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于后人来说,都是价值连城,可是,在当时却是无人问津。
朱祁镇更加来了兴致,便将梅纯带到了御书房。
南京的御书房藏着很多古籍,迁都的时候担心损坏,便留在了此处。
梅纯只看了几眼,便被吸引住了。
由于明朝盛行四书五经,市面上其他书籍的存量少得可怜。
他读过的那些书,也是靠着家里的关系,好不容易才拿到的。
随着新政的全面铺开,市面上关于自然科学类的书籍逐渐多了,可是,毕竟是为了考试,真正自己感兴趣的书,仍在少数。
而皇帝的御书房就不同了,这里很多书都是世上仅存的孤本,当初编着永乐大典的时候收集来的,在外面花钱都买不到。
朱祁镇看到他这副表情,便笑着说道:“你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梅纯连连点头,双眼仍不住地在书架上扫视着。
朱祁镇又说道:“你想看哪本,自己拿就是!”
梅纯赶忙摇头,惊叹道:“这些书都是孤本,价值连城,学生不敢草率!”
朱祁镇突然生出一个念头,便说道:“梅纯听旨!”
梅纯先是一怔,反应过来后,赶忙叩拜。
“学生梅纯,恭迎圣旨!”
“从现在开始,你就专门在御书房抄录抄录,朕会命人刻版印刷,古人着书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将书里的知识传承下去!”
“学生遵旨!”
梅纯大为震撼,长期以来,他都以为属于异类,因为整日研究些奇技淫巧,为人所不齿。
虽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