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则是纸牍,就是工匠制出的纸板。
然后,纸牍不易保存,遇水易化的毛病也快被工匠们攻克了:他们在写过字的纸面上刷米浆或刷油,成果都很喜人,特别是刷油的,因为他们通过炼制,制出来的油更近似于蜡,而且,在工匠们自己的窍门中,已经有把布条、棉线、麻绳等物浸在这种蜡中燃烧照明的做法了,但因为不够美观——当然没有宫中的火炬好看——这个办法竟然只有工匠才会使用。
姜姬让他们蜡烛做出来了,烧着有烟,有一点不好闻的味道,但好处是……不易起火。在这个遍地都是木造建筑,门窗地板,楹木房梁,榻、桌、柜都是木制品的地方,不易起火是多么重要的安全措施啊!
在她的强制之下,有味的蜡烛替换了整个行宫的火炬,火油此物,也被收入库房。
第361章 丰收
鲁国的黄豆大丰收了。
乐城外原本的荒野上,如今却满是一堆堆青色的豆荚, 隔上几步远, 就是一座小山般高的豆荚。
剩下的秧子也没有浪费,它们大多被晒过后再酱一遍, 就会成为可口的小菜, 人吃不完的部分, 喂给牛马。
丰收下来的黄豆没有都制成豆腐,而是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晒成了酱或做成酱油。
不过目前, 街上一时之间,多了很多炸豆腐的小摊贩,配上有点酸的咸酱, 让人食指大动,不少百姓想省下家里开伙的功夫,省些柴火, 就会到摊位上买些炸豆腐带回家,当做一顿饭。
这是公主从天上摘下来的云彩呢,吃了强身健体,小儿吃了聪明, 老人吃了长寿。
黄豆也可以发豆芽, 又是一道菜。
亲手种出来的食物,吃进了嘴里,填饱了家人的肚子,这安慰了流民们一直惶惶不安的心,让他们的心第一次落到了实处。
而且, 他们也发现大王曾经许诺过他们的都兑现了。
大王没有征收他们的田税,只是当有了出产之后,本来按人头发下的粮食,变成了只有不满十三岁的小儿才有。
最奇特的是,因为女人体弱,竟然也有一份粮食。只有男人没有。
有人不满,但并不敢宣之于口。就算有人说出来了,也会立刻被邻居制止。大王没有收田税,没有收人头税,还白给他们粮食,如果他们惹怒大王,大王把这一切都收回怎么办?
至少不必典儿卖女过冬了,眼看已经快到秋天了,家家户户的粮仓地窖里都堆满了粮食,这让他们安心了不少。
姜姬也松了一口气。
地里种出东西来了,吃不完的可以拿去卖,现在黄豆的市场还是很好的,她一直让人在外收购,不让黄豆的价格掉下来,为的就是能让百姓们手里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