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耕耘贞观> 第四十一章 杜如晦迷茫了

第四十一章 杜如晦迷茫了(4 / 5)

白鹤做会议记录,精简之后就是会议的总结。

其中自己某些吹的牛倒是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这东西证明自己干活了。

李世民接过会议纪要一个个翻阅,原本只是随意的翻翻,但是真看起来却越翻越慢。

李世民看完后沉默了一会儿,便把这东西递给了杜如晦,道,“克明,你也看看!”

杜如晦接过会议纪要翻阅了,这些会议纪要是整理过的,看起来相当的简单。

不过时间地点遇到的问题,开会的人物上面都有标注,所以看起来倒也并不复杂。

第一个就是发展高陵县到上上评价的条件,以及达到的方法步骤的三步走。

杜如晦看了看,心中做着评价,从高陵对整个关中的定位来说肯定对的。

就规划高陵的发展方向,李泰的规划完全没问题,根本就是为高陵量身打造的一个方案。

唯一的问题是,想要完成这个对于施政人的条件有点高,而且施展起来有点费钱。

杜如晦看了看马周,想想自己都想要把马周推荐给李世民,心中默默叹息。

以马周的水平,就算三年完成不了这个方案,但是只要在高陵县待上五年的时间,这个计划绝对能够完成。

至于钱的话,越王能够推行这个方案,旁边已经标注了钱哪里来,人哪里出。

杜如晦翻阅到下一份的会议纪要,就是如何让百姓在不负担徭役的情况下,主动修水渠!

李泰的办法也简单,相邻十个百姓,自己选出一个人作为代表参加标准大会。

在李淳风把修建水渠的标准讲清楚之后,百姓自己负责自家那部分的水渠修建。

其他公共区域的水渠就交给徭役队伍来负责,谁家的水渠先修好,那谁家就先通水。

另外在这过程中,另外规划之初就定下了一个月的工程世间,准备了一个月的粮食,凡是参与修水渠的百姓,都会包两餐。

先修好水渠的百姓只要通过了徭役队伍的检验,那甚至能拿走自己那部分剩出来的口粮。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百姓们倒也愿意出力,多得不说,但至少把自家地段的给修好了。

杜如晦觉得这东西也还可以,不过需要一个不错的主管来调节,另外有点费粮食。

杜如晦看看李泰和马周的搭配,感觉这东西交给他们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然后继续下翻,便是高陵县因为人口增加,为了保证县内清洁卫生,且为了增加肥料,所以准备在高陵内增加公厕的计划。

别说又是个需要有能力的人进行大方向把握且相当费钱,但干好了很有价值的项目。

杜如晦不得不感叹,李泰解决问题的思路跟大唐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