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贸易,弄什么远洋建队。
社会会自发发展出相应职能,从中选拔出来的官吏更会让国家把目光放在大海上。
当然,想要由下而上的推动这个计划,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海洋政策与环境去培养出这么一个巨大的基础阶级。
同时所需要攻克的难题,也需要时间去慢慢沉淀。
因为海洋技术就当前来说是最前沿的技术,尤其对一直以来顶多就是在内陆玩耍的水师的大唐来说,还需要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至少龙骨这种东西是宋代船只才拥有,没任何史料与沉船证明大唐拥有了龙骨。
这就让唐朝船只航行的距离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限制。
而这问题没解决前,船只顶多在近海玩玩,想要远洋航行可是要做好船毁人亡的准备。
所以大唐航海业从船只技术,人员素质,物资准备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沉淀。
甚至,哪怕现在想要用军用的渔船去渤海捕鱼,但在江河里面航行的船只和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船。
现在就让唐军去沉淀有关技术,总比将来讨伐高句丽时,脑袋一拍然后让大唐水军出征,结果半路受到台风影响直接没了大半强。
而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李泰需要的并不是一支无敌舰队,需要得是一个能渴求海洋的产业体系。
现在以高句丽为目标,去执行这个计划时,那自然而然的就能生成相应的产业体系。
甚至大唐各个势力也会支持这件事情,如果没高句丽这个目标,结果一门心思发展海洋产业,那肯定会受到现有产业的打压与排挤。
所以借用李世民的手去发展航海业,也能给这新生产业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与支持。
当然,李泰就只是有心无心的埋下一枚种子,如果自己将来能顺利当上皇帝,那么自己到时候再去发展航海业的时候,就算是有了一批可用的人才,而不是全部要全部从零开始。
“所谓帝国本来就应该砸个百年计划,否则又怎么配称得上帝国!”李泰得意的笑笑。
在李泰看来所谓的帝国玩得并不是帝国内部的勾心斗角与权力争夺,这真的很没意思。
所谓帝国要玩就是要玩那种百年起步的规划。
就好像秦代的郡县制,汉接手后继续把这体系补全然后玩下去,使得整个华夏对基层的掌控力跟其他帝国比较绝对是冠绝同代,到了现代也是出类拔萃。
就好像是隋朝的科举制,唐朝接手之后也把这科举制继续完善,哪怕到了现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依旧脱离不了科举制人才选拔的旧巣,顶多新瓶装旧酒,与时俱进而已。
所以,所谓百年计划肯定是那种以时间为推手,以中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