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己回到长安,那些要是吞了自己产业的家伙,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不想被吊死,那就乖乖的把亏空和产业给吐出来。
但自己担心的是,自己离开了后,这些产业没有了人进行监督,全部凭借惯性去行动,会让整体效率下降下来。
所以自己肯定是需要找一个人监督着,这个人就是孔雀了。
至于房玄龄,李泰可以肯定,自己的产业出了什么事情,房玄龄肯定会照顾。
不仅是因为当初协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自己产业是纳税的,关乎朝廷的财政。
房玄龄对于李泰其实是挺欣赏,而现在的民部尚书窦静更李泰也有着几分往来。
所以李泰很多产业,李泰都拉上了负责供养皇家的内府监,以及关乎朝廷财政的民部。
自己获得的利益除了自己拿了一部分,实际上皇室与朝廷也拿了一部分。
如果有人动手,导致收入下降,说实话朝廷也不是很乐意的。
当然要是对方真豪气的把自己的势力踢出去,然后接手了产业,那里李泰也只能说对方手段高超,无话可说。
但产业买卖跟阴谋诡计的内斗是两回事。
哪怕给他们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但是他们自己养不起来,那也只能够怪他们无能。
实际上那些李泰说可以舍弃的产业就是给那些准备对自己下手的人准备的一个陷阱。
凡踩到这陷阱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赚到的钱给了内府监与户部税收后,别说是有什么赚头,甚至自己还要帖进去一部分才行。
李泰能赚那是依托着上流产业,一步步压缩成本,但如果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产业,除非选择得罪内府监与户部不在给钱,否则谁接手谁亏损。
当然,这话李泰肯定不会跟别人说,但现实就是自己跟户部与内府监有着利益勾结的。
只不过,孔雀这时候看着李泰双眼冒光,因为她都不知道李泰什么时候居然搞定了房相。
而现实却是并不是李泰搞定了房相,只不过是人尽其才的利用一下。
房玄龄到底是识大体的,他也知道李泰的产业多少根朝廷的财源挂钩,只要有个台阶,那管管也就顺手管了而已。
否则这件事情若是暴露了出来,不论是皇室与朝廷的脸面都会挂不住。
最重要的是,越王这么乖乖的给朝廷和皇室交钱,结果你们连他的产业都不保,那岂不是失信于人,让其他人怎么看朝廷,怎么看皇家啊!
所以,李泰嘱咐了一句孔雀有问题找房玄龄后,对孔雀继续道:
“其他下游产业,在我离开的期间,你也不用扩张,让他们维持住现在规模就差不多了。
你主要的心思还是要放在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