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毕竟现在对粮食的需求还没有到必须要大规模种植占城稻的地步。
这就好像是为什么杂交水稻,每年都是多少千斤,多少千斤的提升,但杂交水稻其实很少直接投放到了市场上。
更多的只是每年培养一定数额的杂交水稻种子作为储备粮,还不是因为这东西能够吃饱饭,但味道不如平常吃的米饭口感好。
真要到那种吃不起饭的时候,那就要靠这些储备起来的粮种救命了。
当然,对李泰来说,占城稻没向北方推广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全球升温!
在地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大环境下,大唐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就算不如江南那边的湿热,但就生活环境来说,至少没把这稻种对水需求的最大优势给体现出来。
【鉴于大环境如此,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倒也没强行推行这种稻种,继续做储备就好了。
毕竟全球升温归全球升温,最多也就是让适合耕种的降水线北移。
所以,在幽州以北的土地才适合这种占城稻发挥。
只不过现在大唐北方有高句丽在,所以不方便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尤其黑龙江的黑土地,李泰可是馋得很,到时候占城稻就能发挥出作用了。
「所以啊,高句丽必须死啊,他不死,大唐怎么发展啊!」李泰心中默默的下了判断。
毕竟在全球变暖的外在环境下,实际上黑龙江所在那块平原的潜力可以说是最惊人的。
如果在全球开始重新降温前,黑龙江的土地还没从荒地变成真正成熟的田地。
那想再开发黑龙江这块土地,就要等到工业化,或者等到下一个全球升温的时候了。
所以,李泰看着高句丽格外碍眼。
因为李泰十分清楚,松花江这块土地开垦出来,是真的有很大的可能延续大唐国运的。
只要这片土地开垦出来,至少三百年时间单是这里产出的粮食就能供养整个大唐。
因为这里土地平坦,地广人稀,对自己来说,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粮食工业化的地方。
而大唐其他地方的土地,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土地,真别指望工业化。
因为人均土地真不多,而且各种土地还是碎片化的,在这土地还是私有制的时代,想要进行工业化生产,那成本就太高了,与之相比,还不如对幽州那一片土地下重注!
「不管怎么说,随着占城稻的掌握,开发东北那块土地的把握就又多了一分把握!」
李泰深吸了一口气,「所以,高句丽的问题就必须要快一点解决掉了,真不知道百里玄奖跟高句丽谈得到底怎么样了,我可真恨不得马上就去找高句丽来战一场啊!」
李泰看了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