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末逐鹿天下> 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133章 食盐专营(4 / 8)

分粘稠,经过几天晾晒,食盐就会析出来。

苏河看到有的晒盐池,池水已经干涸,里面全是白色的食盐。

工人用木铲,铲起食盐,把它们装入麻袋中,这就是可以直接贩卖的食盐。

井盐颜色接近雪白,杂质非常少。

不像海盐杂质多,色泽偏黄,味道发苦。

姜之鱼高兴的介绍道:“苏统领,只靠我们的自流井产出的食盐,就能满足整个四川百姓的基本需求。

加上贡井,我们不只能满足自己,还能向外销售食盐。”

他指着这个盐池,兴奋的说道:“水泥的存在,让晒盐法完全取代煮盐法。

以前就是池底铺石头,因为密封问题,盐卤大部分都渗入地下,晒盐法效率很低。

现在自流井汲取的速度,已经快跟不上晒盐的速度。”

苏河看着自流井道:“还是要提高盐业公司的产能,现在这点盐完全不够。”

苏河说完话,他就走向自流井,查看工人们怎么从井中汲取盐卤。

姜之鱼介绍的产能,只是百姓勉强够吃,维持活命的消耗。

这批低价的井盐进入市场,只是缓解盐荒。

汉中盐价最高时,一斤51枚铜币。

苏河去派人到市井中调查,发现因为现在的盐价太昂贵,大部分百姓都不敢天天吃盐。

有很多百姓,都是隔一天,吃一顿盐。

盐吃的多,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但现在绝大多数人,根本活不到,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年纪。

盐吃的少,会嗜睡、乏力,这个人基本丧失劳动力,严重会昏迷死亡。

食盐除了平常使用,另一大功效就是加工食品。

腌制的食物,保存时间非常长。

现在蔬菜无法长时间保存,新鲜的肉类和蛋类也很容易坏,只能提供靠近农场的城镇。

食盐充足,就能制作各种腌制的食物。

这样蔬菜和肉蛋类食物都能长时间保存。

晒盐池建造非常容易,限制盐业公司产能,只能是自流井盐卤的提取速度。

苏河走进自流井,这是一个井口极大的盐井。

盐井上方架着一个大型辘轳,用于从井中提取盐卤。

辘轳就是一个大转轴,上面连接绳子,绳子系着一个大铁桶。

工人通过摇动转轴,绳子带动铁桶上下移动,汲取井中的盐卤。

苏河看到铁桶被慢悠悠提上来。

铁桶空间有一个大孔,它周围有小孔,小孔上穿着麻绳,固定一大块皮革。

铁桶沉入水中,水流顶开皮革,流入桶中。

铁桶被提起时,水流压着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