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瑶跟他商量,“俺们家盖房子呢,缺点钱,我们先给你们一百,剩下的五十,最迟年底,你可愿意?”
刘岩连连点头,“来年底俺们也愿意。”
说定了,秀瑶就去跟爹娘说一下,一百五十两银子是大事,可她之前能做主,现在更能了,和柳氏秦大福说也就跟知会一声一样。两人是绝对不会反对的,柳氏笑道:“这银子没见着就换成了地,这要是谁再来打秋风,我可是真的拿不出来。家里饥荒一大堆呢。”
自从去年冬天宋苑儿来了一回,她就来第二回,春天还抽空来帮忙织手套赚钱呢。除了宋苑儿,其他也有多少年没见过面的亲戚,也上门来借钱,柳氏有一阵烦得回了娘家。
今年盖房子、娶媳妇,人家看着条件更好,自然借钱的更多,柳氏就直接把那一百两的债摆出来,有些人就不好意思,还生怕她赖上再反借钱,所以里的就少了。
如今又买地,只怕还会有什么风波呢,到时候老秦头、三房只怕都有意见。不过柳氏也豁出去了,这是自己的福气养了这么个好闺女,闺女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谁要眼馋,就像大嫂说的,让他眼馋去,谁让他们不能干,眼馋不着!赚了钱,本就是应该开心的,如果反而成了烦心事,那可得不偿失了。
柳氏想得开,她笑道:“买,有钱了咱就买地。”
刘岩让人招呼着秤猪、羊、兔子,一共是二十五头猪,平均二百斤一头,因为卖到外县价格高一些,仍旧十八文一斤,羊和兔子就比以前稍微便宜些。然后他又把地契拿出来,给秀瑶看,写了麦地文契,找了周里正备案作证,回头去县衙里备案就好。刘岩如今对秦家颇为照顾,连去备案该打点的银子,他也自己出了并没有告诉秀瑶。
卖了肥猪还要抓小猪崽,另外家里两头母猪也下猪仔,秀瑶保持圈里有二十五头猪、三十只羊就好。
要不是去年姥爷家秧了好多地瓜,加上她把自垦田基本都种上了苜蓿草和菜,今年自然养不了这么多猪。甜菜和向日葵也就是种那么一两次,次数多了,要是别人也跟着种,回头出不了货,压在手里,要么烂掉要么低价转掉。只靠炒干货的,自然出不了多少货,因为之前她不种,炒干货的也有的卖。现在她加入几千斤进来,很可能就会打破一定的平衡,到时候就出现某个环节的亏损。所以她没有再种向日葵和甜菜,除非自己家有办法消化掉,单靠卖给油坊糖坊,有点难办,毕竟他们自己都有固定货源的。
如今的形势,不是甜菜短缺,而是好的白糖和冰糖短缺,所以什么赚钱秀瑶自然一清二楚。
另外福豆也已经几近饱和,受交通和地域的限制,也就这样了,所以秀瑶必须另谋出路。不仅如此,如果来年朝廷普及玉米,那养猪也就没有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