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一直旁听,听聂二老爷提到外头的形势,便顺势道:“我今天听母亲说,舅舅家也往郊外庄子上送东西了,说是不太平。外头的消息我们也听不真切,不过大伯母就在城外住,家里宅院也大,不如先存些粮食过去,万一有什么变故了,也不至于反应不及。”
不管何时吃饱饭都是第一要紧的,衣服可以紧一紧,肚子却是紧不得。看方四最近的动静,只怕将来会有大乱子,先把避难所准备好,真要搬的时候也不至于着急。
聂二老爷显得有点犹豫,以前元宵节是闹过一回,后来却没什么事。箫殇也说没事,用的着先存粮吗?要是存粮了,那要存多久合适?
聂大太太道:“媳妇这话很对,有备无患嘛,我们又不是人多,拉上两车粮食放到后头厨房里,估摸着也就差不多了,也不费什么事。”
冯惠姐连连点头,道:“只是从城里运到城外,也说不上多麻烦。”
“也罢,那明天老大拉两车送到你大伯母家里放好。”聂二老爷也没坚持。
129
聂蓉蓉和聂大太太没住几天就回了城外,聂二太太倒是真心想留她们住下,不过亲戚家不好长久,再亲密的关系,现在都不是一家人。再者青阳城里多少有些不太平,从官太太嘴里露出不少风声来,说朝廷出出兵,打的仍然是扶桑浪人。战线大概在江宁一代,虽然青阳很远,跟青阳关不大,但做为小老百姓,这样的大事总是让人有点恐慌。
有几家乡坤大户都带着儿女,拖家带口到庄子上居住,战争期间小老百姓当炮灰的多了,乡坤靠田庄吃饭,暂住到庄子上对生活影响也不大。
倒是洪家反而因为战事发迹了,方四的眼光此时体现了出来,存粮,养自卫队,把货运路线停掉,改造船只。现在战事起来了,这些东西,朝廷直接出高价征用不说,洪家也从一般性商户,直接变成了皇商。青阳是内陆最大的港口,战场在江宁,战争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要从青阳运过去,洪家就专门做这个。
跟方四翻脸的洪家宗亲们,后悔的肝都疼了,皇商可以说是商户的最高低级,虽然皇商仍然是商,跟正经官员比差一大截,但比一般商人要高的多。看看沈家就是皇商,那多大的气派。
“母亲,大哥信上说,箫老爷中了探花。”聂蓉蓉手里拿着信,又是惊又是喜,本以为只是平常家书,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大喜讯。本以为最多是个进士,没想到直接成探花了,就是她也晓得,头甲与二甲,三甲差大事。
“噢,中探花了?”聂大太太听得也是有又惊又喜,箫殇的眼光真不错,投资对象实在太靠谱了,上趟京就直接是一甲。
聂蓉蓉连忙把信拿给聂大太太看,又道:“大爷还说派人接我们上京团聚呢。”
接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