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安国公赵达武将出身,虽说也算是熟读兵书的文武全材,性子却完全是武将的豪放不羁,对于周遭的群臣变化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挺身立腰,目光如炬望着皇后,朗声道“娘娘,先请。”
皇后对于安国公的豁然,镇定,眸露赞赏之意,略一颔首道“安国公,请!”
安国公赵达便不再客气先行一步,向着殿外走。皇后抬眸望眼太子,扫过群臣也随了出去。
目送着皇后与安国公两人一前一后的离了保和殿,百官的目光便不由得落到了堂上的太子身上。
太子瞧着皇后总算离开了,心上就如同少了座墙一样的松快,转身坐到了案后的龙座之上。
百官们瞧着太子竟然如此嚣张的坐上了向征着皇权的龙座,倒吸了口冷气,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
史修明眉心紧紧的蹙着,眼神荫翳的望着龙坐上意气风发的太子,不可查的甩了甩袖子,轻恼间已有了悔意。
太子终于坐上梦寐以求的龙座,心如腾云般舒畅,哪里会去在意这些?
他抬眸环视着保和殿内的众位官员,轻咳一声,道“父皇病势危沉,政事暂由本宫接管。众位卿家有什么奏折可直接呈于本宫。”
百官中有忠正之臣的不愿背主的,有心底里瞧不上太子行事而不愿做声,亦有投机者因为情势不明而不敢急于表态的,还有就是史修名之流虽说早以站队要扶他上位,却在瞧见他得意浮燥后心生悔意的。
一时间,整个保和殿鸦雀无声,静可听音。
太子瞧着这些官员竟无一个肯捧自己的场,冷了场面,心生不悦。
但,他再怎么的志得意满也知道知道自己屁股底下的龙座还没稳呢,断不可过于急燥失了人心邃压下心底不悦,冲着殿下的史修明欠身,和悦的问道“史尚书。你,可有本上奏?”
史修明垂眸,恭立,沉声道“回殿下,下官无事可禀”
太子听了他的回答,眸内的笑意便冻住了。他万没有想到,原本同自己母后表过忠心的史修明竟然在这种时候不给自己脸面。
心下气恼,眉眼便厉了起来。但转念间他又和悦了神色,道“即然无事,史尚书便退下吧。”
瞧着史修明退回官列之中,太子袖间的手关节攥的发白。但,面上还算和悦的环视着百官道“众卿家,可还有本?”
吏部尚书史修明这个最早站了队的人都无折可奏。那些个原本想投机的便再也不敢出声当出头鸟了,而那些原本就对太子执政不满的更加不愿把自己的本子交到这样一个明不正言不顺的手里。
诺大的殿内,百十号官员整整齐齐的立了两排。一个个低着头,态度恭顺,就是没有人肯上前递折子,出声。
“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