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并不是每个被抛弃的人都会像书中那么惨,可被抛弃之后会遭遇什么,绝对比书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人都知道流言蜚语有多可怕,那真的会逼死人。那某些急于摆脱乡下束缚的知青,追求自由真的是对的吗?当初在乡下难道有人逼着他们结婚吗?他们连父母包办都不是,他们在乡下的婚姻分明是他们自己决定的,现在有什么理由说那些是束缚呢?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不负责任吗?
还有那些不顾别人有对象而强行追求的人,追求真爱就可以不尊重人了吗?想想如果把自己代入书中主角,明明有要好的女友,却被人强行拆散,那是一种多么恶心的感觉?这样不顾别人感受肆意伤害别人的追求,说是人品低劣真的不过分。
苏圆圆很快又写了一本父母一辈子为儿子辛苦劳作,儿子却为了追求真爱反抗父母,对他们恶言相向的书。这样的现实事例太多了,因为大家正在反抗包办婚姻,这个反抗本身没有错,可因为父母觉得他这个对象不太好,他就对父母恶言相向就有问题了,他将这些年父母辛苦付出当成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主角是父母,所以读者代入的也是父母的角色,顿时感觉养出这样的儿子还不如当初刚生下来就掐死了事。
她还写了好几本书,从各种角度暗喻了过度追求自由和爱情是一种病态。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了,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都要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再也没有任何奉献的精神?
她这几本书被做成了一个系列,好多人都是全套买回去的。刚开始写信骂她的读者好多,说她在坚持封建糟粕,误导大家、耽误大家。她一概不理,继续投入到医术的学习中。慢慢的几个月过去了,因为她的书引发了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导致一些惨剧发生后被迅速传开。
像一位妻子被抛弃后承受不了流言蜚语跳河而亡,而她的丈夫刚刚在华夏大学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像一个小孩得急病没钱治夭折了,而没钱的原因是他妈妈偷了全家的钱去上大学;像一个女人吞了老鼠药自杀,是因为另一个女人一直追求她丈夫,终于上位成功。
这类的事情变得好多,其实也是突然发生的,只不过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突然给翻出来的。现实事件一发生,比苏圆圆书里的故事还悲惨,这件事一下子成了现象级事件,所有人都关注起来,反思的人越来越多,骂苏圆圆的人越来越少。好多学校的文学社都写了好多关于这个事件的文章,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一下子好像展开了隔空辩论,自然也引发了上级的重视。
关于人品不过关到底能不能成为国家栋梁的话题被提出来探讨,还有大批知青回城导致多少家破人亡的话题更是被重点探讨。
又过了几个月,终于有命令下来,要求严格调查所有知青是否成立家庭,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