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不太关心接下来还能找到什么,反正肯定轮不到他的。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摊位上,这回是王哲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所以希望乔猛能够停下来帮他看看到底是不是值得淘到手里。
按照王哲的指示,乔猛把这一件物品拿到手中,使用异能鉴定起来。
王哲看乔猛好像只是拿着东西转来转去不知道这样能看出什么来便问道:“小猛,你这样就能鉴别这件东西的价值了吗?”
“是啊,怎么王哲大哥对我的鉴宝方式有所怀疑吗?”乔猛有些疑惑的问道。
“哦,倒不是不相信你,只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手法,想要学习一二,这才出言询问。”王哲赶紧解释自己这样问的用意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质疑一位鉴宝师的鉴定手法的话那绝对是对他的一种轻视,如果证明了这人确实做法不当而且没什么厉害之处倒还好说。
但要是质疑的人手法独到,能够通过他自己的方式鉴定出许多不一样的宝贝来的话,无疑出言质问的人要对此负责,这样的言语很有可能毁掉一位鉴宝师的圈内名誉,所以很重要不可以随便乱说。
“呵呵,王哲大哥不用这么紧张,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乔猛一看气氛瞬间被他弄得有些凝重,于是立即轻笑了一下,缓解气氛。
然后大家的注意力又全部回到乔猛手中那件宝物之上,想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价值的东西。
其实并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而是一件比较有文学气息的砚台。但这不是普通的砚台,而是一尊清朝乾隆年间的澄泥御题诗砚。
这砚台本来就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以及装饰手法,也有些古人比较喜欢朴素就随便用个方方正正的,但是像这样的砚台不用多说一定是高官贵人才能使用,并且使用者的身份绝对尊贵。
说到这个砚台啊,它也可以称之为研台,属于汉族人民的传统手工艺品,与笔,墨,纸合称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更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在汉朝的时候皇帝刘熙曾经写过一篇《释名》,其中解释道: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砚台最初就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初期的砚他的原始形态就是一块小小的研石在一面被磨平了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等到了汉朝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装饰,有些砚台生产者想到了可以在上面做出一些雕刻,还能够加上石盖,下面甚至可以带上足。
而砚台的基础形状发生改变还是到了魏晋以及隋朝时期才开始的,当时是出现了圆形的瓷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下方设置三足鼎立,不过后来又慢慢变为了多足来稳住砚台。
随后的箕形砚台则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