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才会为路边的摊货驻足,在两三钱上跟你计较——有珠玉在前,客人反而会觉得你这帘子,是仿着奇珍楼竹帘做出来的假货,不值那个价。”
似一道灵犀闪过脑子,唐荼荼渐渐听懂了:“我错在定价太便宜?看起来像假货?”
华琼:“是地方选错啦!骑着马、坐着车的富贵人,谁会买路边小摊呢?赤着两条腿走路的,谁会花一两半买条门帘呢?一两半够吃多少顿肉了?”
“你再想想:哪儿的百姓有钱,也爱买摊货,不在意徽记的?”
唐荼荼试着问:“西市?和西头的住户?南边也行,南边住着好多来游玩的外地人,一定有很多客人没见过这竹帘画——这么说来,我最该避开的就是东市了!”
“对喽!”
华琼笑道:“东市上客人瞧不上的路边摊儿,西市上多的是富民富户,想要这份体面——跟达官贵人家挂一样的竹帘子呢!你说他们乐不乐意?”
唐荼荼如醍醐灌顶,瞧今儿天色不早了,把剩下的竹帘画拉到西市去,第二天一早又在西市支了摊。
她怕卖不出去,索性把价牌改成了“一两三”,算算一两三也大有得赚。
西市上流摊儿太多,怕是得有千数,市署不发牌子,也不要市金,只有差役绕着街检查秩序。
这下生意好得出奇,到了半下午,剩下四十多幅竹帘画就全卖出去了。
第82章
买竹帘画的不光是路人,西市上也有十几个铺家买了,买回去立马换下旧门帘,把新竹帘挂起来了。
唐荼荼分辨了一番,没能辨认出是不是华家的铺子。她问华琼。
华琼挑眉:“我哪有那闲工夫,挨门挨户地求着人家买你的东西?你老娘看着像大善人么?”
唐荼荼又回头望望刘大。
身为华琼身边的健仆,刘大这张脸在西市上很有辨识度,难不成是因为他站在摊位旁?叫铺家的掌柜以为是华家支的摊,才过来你一幅我一幅地给她扫了尾货?
刘大只是笑道:“姑娘别多想,是你进的货品好,这竹帘画确实物有所值。”
倒也是,唐荼荼安心收了摊。
干了两天倒买倒卖的生意,刨去各种吃喝开销,净赚三两。唐荼荼打开褡裢,对着连包底儿都没铺平的一把碎银子无语凝噎。
三两不少,够她半个月的吃喝了,但唐荼荼一对比自己七百两的进货银,这点钱实在不值一提了。
好赖是没亏本,全靠娘亲点拨。
经此一事,唐荼荼不敢乱进货了,拿着七百零三两又回了南市,小心谨慎地往出花。
自十五京商集|会始,已经过去三天了,还剩两天,街上人不那么多了,客商的货还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