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人力很多,但这是献给太后和皇上的节礼,所以做得精益求精。如果放到民间用,可以舍弃掉复杂的光影层次和背景,所需皮影匠能减少七成。”
她心无旁骛地讲完了,大殿上的老臣跟旁座同僚窃窃私语,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唐荼荼渐渐回神,脑袋幅度很小地转了转,对上一群贵人审视打量的视线。
她看到二殿下紧随太子坐在右手边,唇边藏着点很淡的笑,冲她颔首,是赞许。
他旁边还有一位小殿下,十岁的样子,猜测那是纪贵妃膝下的五皇子。
殿中也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官,听爹说这是致仕的老臣,皇上宽慈,每逢年节都要宴请他们,以彰圣德。
于是忍不住走了个神:大过节的喊人家进宫来,七老八十的人了,不能跟家里孩子合家欢吃团圆饭,这不难为人么。
高座上的老太后慈眉善目瞧着她,笑着与左右道:“还是个小丫头呢!讲得头头是道的。来,上前来,让老身瞧瞧。”
这是极大的善意了,唐荼荼从善如流地应了是,撑起个笑上前去。
她借着迈步间视线的起落,从“皇建有极”匾开始往下望,飞快在皇上、太后身上睄了一眼。
皇上端坐宝座,太后在右侧,一群嫔妃在左右两边的白玉阶下支起小桌,靠金玉珠宝堆出了满身奢华,漂亮得像一排假人。
后位竟是空的,皇后不在。
紧邻着太后座旁摆了扇三折屏,屏风里围着一人,那屏风纱丝细密,外头看不清里头的人影,只能瞧出是个女子身形。
唐荼荼跟着导引太监走,这掌礼仪的太监这回学聪明了,轻声说“定”,唐荼荼就站住。
太监说“跪”,唐荼荼又跪了个安,朗声补上了前头欠下的礼节,“微臣叩见”了一连串。
她不定睛看谁,脑袋却明显比别人抬得高,显得坦荡,没扭捏做派。
太后瞧着舒坦,又笑说:“七月我给她题那‘巾帼女杰’之时,皇上还说这四个字份量太重了,倒显得咱们皇家慕武,让天下女孩儿都效仿她习武似的,练出一身巨力来。”
文帝容色淡淡,清了清嗓,声音不失威严:“太后赐下的字,可还留着?”
唐荼荼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讨喜,坦言道:“留着呢,我爹供起来了,天天早晚擦一遍。”
把太后逗得笑出声。
文帝“唔”了声,阖眼沉思:“你造出此等奇物来,今日朕再赐你一幅字罢,好事凑个双——来人!笔墨伺候。”
道己公公年逾六十了,反应却麻利,吩咐小太监铺开笔墨。皇上略一思索,润笔写了“慧心巧思”四字,蘸红泥盖上了印玺。
左右嫔妃挨着传阅,都夸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