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人刚刚进去,院里几个灰衣打扮的奴仆对着他们打量半天,面面相觑。
其中有个管事模样的青年,打着笑脸迎上来:“敢问先生,可是要去静海县赴任的唐振之唐大人?”
“是我。”唐老爷纳闷应了声。
那青年一个长揖到底,笑得热情洋溢:“小的赵福,奉我家老爷之命,早早地出城来接迎,算着唐大人您家这两天就该到了,我今儿前晌才出门,可巧,后晌就等着您了!”
两边热络地说起了话。
唐荼荼大概猜到了,这位赵大人是上一任的县令,任期还没秩满,早早得了信,派亲信出城来接他们了。
那赵福说:“大人何苦住这驿站?不如直接回家去住,我家老爷已经把宅子拾掇妥了,进门就是家,您把铺盖展开就能睡!”
唐老爷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
有这么个熟人带路,什么流程也不用走了,守城军大致验看了户牒,就放他们进了城。
天津地势北高东南低,坊市规划远不如京城严密。
自前朝起,运河贸易日趋兴盛,怕雨季时三岔口涨水决了堤,于是先往南边挖了一条泄洪河,是西北—东南向的,直通入海。
到了本朝,盛家祖宗从天津起兵,当了皇帝了,总得把老家好好修一修,于是重新建城,为了避让这条泄洪河,西南角的城墙就修成了弯的。
贴着城墙行了半个时辰,又穿街过巷,总算到了静海县衙。
天已经大黑了,赵福带着几个家丁帮着他们解马卸车,忙出一头汗。
“这是衙后街,跟县衙呀就隔一条街,衙门里头公务琐碎,还没腾出来,等我家老爷收拾利落了,大人您一家再往衙门里头搬。”
唐老爷忙说:“劳累你家赵大人费这心思,我明日必登门道谢。”
赵福笑说您客气:“您远来是客,只管好好休息,我家老爷在吉祥楼备了宴,明晚为唐大人接风洗尘!”
管家伯递了块银子,赵福也不推辞,笑呵呵地收了。隔会儿他又折回来,唤了俩卖菜卖肉的上了门,给他们卸下了半车肉菜,米面粮油全准备齐活了。
唐荼荼大致瞧了一眼,这哪是二两银子能买下的东西?
刚才管家伯递银子时,她扫了一眼,也就二两碎银,初来乍到给个小利,让人家心里高兴。那赵福一文钱没要他们的,买这么些东西,说不定还得自己贴补。
唐老爷在礼部呆了多年,自认也算是个事事妥帖的细心人,却远不如这一个二十出头的管事会来事儿,唏嘘了句:“果然财赋之地,人文渊薮。”
这宅子是个两进小院,地方比家里原先的宅子小,紧一紧也能住得下。杜仲跟着客旅行走,他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