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这个年纪,是该入学请先生教课了。但正如窦氏所说,这事儿她做不得主,毕竟她不是音姐儿的亲娘。
阮未凝又看看音姐儿,道:“我看未必。陆家对孩子的教育素来严谨,到了年纪,长辈们自会安排。”
她口中的长辈,指的当然不是音姐儿的父母,而是陆四爷和老太君。
季菀点头。
这个倒是。
她是想提来着,但非亲娘,就这样在老太君跟前说起,有越俎代庖之嫌,所以提醒过吕氏一次。吕氏对此倒是不置可否,但还是觉得音姐儿太小了,等满了四岁后再说。
季菀还能说什么呢?
人家亲娘不操心,她干涉太多反倒显得有些多管闲事。
“瑶姐儿是否已经开蒙了?”
窦氏却忽然灵机一动,“齐家有私塾,我看不如把音姐儿送过来,和瑶姐儿一起听学,姐妹俩也能做个伴儿。”
这主意倒是不错。
吕氏不是没精力照顾女儿么?送到齐家私塾来,音姐儿多接触些姐妹,心情也好些。省得天天在府中盼着她娘来接她,却每每失望不快。
阮未凝自然也是这么想的,才提起此事。
帮人家养孩子也不容易。哪怕衣食无缺,可若是耽误了孩子启蒙,传出去别人也会议论,对季菀的名声不好。忠勇伯府的私塾,请的自然是大学究,来此听学的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世家子弟,从小就该接触同阶层的人,对其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于是回去后,季菀就找了个机会,将此事告诉了吕氏。
“弟妹觉得如何?”
吕氏想起年前婆母说过的话,点点头,“到外府求学,此事还得禀明祖母一声,我明日就去请示祖母。”
老太君对此自然是没意见的,“咱们陆家的女儿,虽没要求一定人人习武,但基本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还是不能落下的。”
吕氏点头应是。
“那下个月,我就把音姐儿送过去。”
老太君嗯了声,又看了她一眼,问道:“璋哥儿最近睡得可好?”
她很少主动问这些,吕氏一愣,受宠若惊道:“劳祖母挂怀,璋哥儿很好,近来夜间也不哭闹了,胃口也比往常好。”
老太君抿了口茶,脸上神情看起来漫不经心。
“那就好。”停了停,话音一转,“我知道你带孩子辛苦,当娘的,都得这么走过来。你看你三嫂,两个孩子,打从出生起,基本上都是她自己在照顾,还得时常过来请安,我看着都不容易。”
吕氏脸色僵了僵。
老太君仿佛没看见她的表情,继续道:“行哥儿小时候也爱闹腾,比璋哥儿有过之无不及。她教导孩子自有一套规矩,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