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节(4 / 5)

引起战争,影响两国邦交关系,战争会带来更大的伤亡巴拉巴拉。

孙静言是反方,但是她并没有作为反方代表发言,反方的代表是一个新加坡的女孩,这个比赛在她家门口举行,占这样一点便宜也正常。

反方女孩的观点,是如果拒绝了那个要求,会引发爆炸,造成国内人员伤亡巴拉巴拉,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导致民众的不满之类的。

孙静言觉得,反方女孩的切入点还算可以,她提出的观点,也是完全站在首脑的角度去想的。

很快正方就开始反驳:“如果答应了开炮的要求,就会引发两国战争,这是个十分严重的后果。”

反方反驳:“战争会不会爆发未可知。”

孙静言眼看着自己这一方就要被带到沟里去了,纠结什么战争问题啊,如果继续纠结这个问题,那就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

孙静言抢过说话的机会说:“对方辩友,反对首脑接受发射炮弹的要求,三分钟内,市区人员密集处会发生爆炸。请问,在这三分钟内,对方辩友可有机会阻止爆炸?”

事实上当然没有,因为按照情景的预设,肯定不可能给首脑机会,去阻止爆炸的。

“这个……当然没有办法阻止爆炸,可是也不能因此就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求啊!”

实在是无力地反击。

孙静言继续说:“既然没有办法阻止,那就是必然有伤亡。作为首脑的你,为什么选择伤害自己的人民呢?再说了,拒绝了对方以后,市中心发生爆炸,请问要如何跟公众解释呢?政府的公信力要如何继续保持?”

对方顿时不知道有些该如何接了。

对方的观点的,痛点就是这里,你如何跟公众交代。作为一个政府,你的职能是什么。

孙静言跟徐述之打完电话以后,就明白了,还是要回归辩论赛,回归问题本身,要代入到题目中,代入到首脑这个身份。

“但是,发生战争,也无法跟民众交代吧?”

不用孙静言开口,反方的人就回击了:“战争是为了保护民众,才被迫进行的,并不是政府和首脑的意愿。”

接下来,无需孙静言多言,反方的人也明白了自己要攻击的点,所以不需要孙静言多说,自然就抓住这个点进行反驳。

至于战争爆发的事情,孙静言也应对的十分自如:“国家是保护民众的机器,从大的角度来说,国家也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政府征收税收、分派兵役义务等,都是为了发展和建设这个组织,如果这个组织不能够很好的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会引起组织的动乱,从而导致更大的危机。战争,只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危机。两国矛盾多年,却没有发生过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