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1 / 7)

因此两家便定了亲,商议等到陆芙十八岁再出嫁。孙辛夷也没意见,只是来陆府来得更加勤快了。

而陆安珩则因乡试在即,被姜锦修压着,跟小山似的书本死磕,让他先中了个举人再去捣鼓旁的东西。

时光就在姜锦修与陆安珩之间的相互问答中飞逝而去,转眼又是新的一年,而这一年,正是三年一度的乡试开考之时。

陆安珩的新征途,来了。

第41章 乡试与结果

乡试的时间在八月,也被称为秋闱。考试分三场,一场考三天,也就意味着考生们要在考场中连着待九天。

陆安珩瞅了瞅头顶上精神万分的大太阳,掏出帕子擦擦自己额角沁出的汗珠,心里真的是无奈极了,忍不住吐槽道,科举考试这坑爹的时间,就没一个是正常的!要不就冻成冰棍,要么就热成火炉。真是非常考验考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了。

按照要求,乡试要在自己户籍所在的府城中举行,陆安珩原本应当返回扬州参加乡试的,不过好在陆昌兴早几年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将军府的帮助下,刚在京城安定下来就将陆府的户籍全都转到京城来了。

是以陆安珩这回就不用两边跑了,只需在京城参加考试就行。

这样的操作随处可见,就跟后世的考生家长拼命想给自家孩子弄个少数民族户口或者将户口转移到考同样考卷,录取分数线却较低的省份一样,都是为了能自家孩子考个好成绩操碎了心。

这会儿也有考生想尽办法将自己的户籍转到了云贵这等目前为止教育水平稍稍落后一点的地方,以求避过强敌,提高自己考中的几率。

当然,若是有人一个脑子发热将自己的户籍迁到了山东的话,那就真的是作死了。孔夫子的老家,天赋卓绝的读书人简直不要太多,往那儿迁户籍绝对是自寻死路。

这一次元德帝钦点的主考官乃是内阁次辅,官拜工部尚书的谢蕴。出自世家谢氏,也是姜锦修好友谢意之的亲大伯。

到了乡试这一步,主考官的喜好便十分重要了。若是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那么文章朴实无华的考生们便要吃大亏,很大几率要三年后再来接着考。

所以科举这玩意儿,不但看实力,还得碰运气,考的上考不上,那都是命!

陆安珩这回是真的沾了姜锦修的光,有了这么一个大牛师傅,甭管主考官是哪位,以姜锦修的能耐,只要他想,不但能把这主考官的喜好打听得一清二楚,就连这主考官当日会穿什么颜色的亵裤都能给他扒出来。

说实话,这回点主考官,也是元德帝私心给陆安珩放水了。

有资历做主考官的内阁四人中,首辅虽然出自姜家,却曾是帝师,声名已经足够显赫,不需要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