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琴包里,就这样背着出门了。
她从走廊走过,大D和莎莉的房门紧锁,屋里发出令人面红耳赤的声音。
温一诺的脚步轻了下来,面无表情地想,她得注意了,这里的房门根本不隔音。
从二楼下来,她跟刚才那个给她门卡的中年“树懒”女人打招呼:“田姐,我想出去吃晚饭,您有没有什么好地方推荐?”
那女人姓田,温一诺从她给她的收据上看见了签名。
田姐缓缓抬头,看了看她,似乎在想什么,好半天才努力说:“出去左拐……一直走……右拐,有很多餐馆。”
温一诺点点头,“谢谢田姐。”
那女人似乎看她很有礼貌,又是初来乍到的同胞,便又多说了几句话:“你可以找有小灯笼印记的餐馆,那些都是挺正规的餐馆,吃起来放心。”
温一诺想,既然有“正规的餐馆”,那就有“不正规的餐馆”。
可是难道“不正规”的餐馆,还能开门营业?不是说国外的食品卫生比国内更严格吗?
温一诺满腹疑虑,不过还是再次感谢田姐,一个人走了出去。
她顺着田姐的指点,出门左拐后,一直往前走,在第一个岔道口右拐。
那边果然有很多餐馆,餐馆的招牌很醒目,侧挂在二楼楼面上支棱出来,唯恐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看不见。
有看上去温馨便宜的茶餐厅,有属于国内几大菜系流派的正式餐馆,还有唐人街特色的西餐厅。
温一诺其实也不饿,就是想看看这里的情况,探探路。
她把整条街来回走了一趟,对有小灯笼印记的餐馆,和没有小灯笼印记的餐馆都看了一遍。
说实话,没有看出任何区别。
都是一样的陈旧,古老,不过都是干干净净的,比她刚才过来的那条街要干净很多。
看来吃的地方卫生问题还是好很多。
温一诺略微放了心。
她想了想,找到整条街上看上去最高档的餐馆走了进去。
这家餐馆的招牌上也有小灯笼印记,有个响亮的名字,叫“诸葛家菜”。
这个名字太吸引温一诺了。
她知道的唯一一个姓诸葛的历史名人就是诸葛亮,小时候曾经是她的偶像。
张风起最会讲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让温一诺一直心向往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家餐馆有一个露天平台,天台上搭着葡萄架,还有一串串小灯泡在绿叶中穿行。
葡萄架下摆有几张桌椅,可以在这里吃晚饭,吹晚风,看街景,最受游客们喜爱。
温一诺也不能免俗,进去之后,就要求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