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只狗。她不大喜欢那些名贵的纯种狗,感觉那就是找个祖宗来伺候的,养的都是看门的大狗,中华田园犬是必须的,还有一只血统不是那么纯的黑背,反正那几只狗瞅着没一个是好惹的。
“对呀,它是一窝狗崽子里头最结实的。”二嫂高高兴兴的给小狗崽子做了个窝,就是找了个已经很久了的箩筐,里头铺上干稻草,再往自己那屋一放就成了。乡下养狗糙,就如今这待遇都是小狗崽子才有的,回头等略大一些了,就更用不着费心了。
“它叫啥名儿?”
“叫二狗子吧。”
“为啥?”
“四弟妹你想啊,我在娘家排行老二,我嫁的又是老二,我还盼着回头能再揣个老二……”二嫂美滋滋的畅想未来,正想接着往下说呢,就听到朱母在院坝里喊人,她赶紧将狗窝往角落里推了推,忙不迭的冲了出去。
王香芹也跟着出去了,就看到朱母把一个不大的木桶给了二嫂,吩咐她要拿出真本事来,好好整治出一桌好吃的来。
等朱母又走开了,王香芹凑过去一瞧,却发现木桶子里装了三尾鱼,桶子里还有水呢,鱼看着挺活泼的,正游得欢快。
“今个儿还要烧鱼?”
二嫂也在低头瞅着鱼,闻言只道:“年年有余嘛,肯定要吃鱼的。四弟妹喜欢吃啥味儿的?你说,我给你做。”
王香芹不由的语塞了。
她上辈子生活的地方,既不靠海也不临河,加上自家一直以来就是开养殖场的,所以逢年过节吃的多半都是肉,没咋吃过鱼。虽说等她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去了大城市,吃喝也方便多了,手头上也不差钱,可打小养成的习惯使得她不会特地买鱼吃。倒是不算挑食,只是没那个意识。
“鱼汤?我娘家很少吃鱼,倒是记得鱼汤挺好喝的。”王香芹想了一下,秀水村因为临近水域,河流溪水确实不少,吃鱼也就方便多了。可因为她娘家不富裕,多半都是吃自家地里产的,哪怕鱼卖的不贵也不会特地去买的,只隐约记得很早以前,她娘会买一条小鱼,再买一块豆腐,配着熬鱼汤喝。
听王香芹这么说,二嫂只拍着胸口打包票:“鱼汤肯定是有的,我再做个鱼羹,红烧鱼也不错,都是我的拿手菜。”
“那我就等着享口福了。”
俩人略说过几句话,又四散开来忙活去了。今个儿的活是真不少,好在家里人都是干惯了活的,动作麻利得很,就连习惯性偷懒的大嫂温氏,因为有朱母盯着,手脚亦是快了许多。不过半下午,所有的准备都齐活了。
齐活了不代表就真没活儿了,朱母瞅着家里的活计差不多了,就唤过几个儿子,继续去磨面,正月里她还要去支摊儿呢。
磨面的人里并不包括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