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过个团圆年。”
因为朱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最终王香芹不得不妥协了。
不过,她没听朱母的话,直接拿人家姑娘的工钱抵债,而是根据上辈子的经验,拿工钱的三分之一算作还债,其余的还是给了那姑娘。小宁姑娘自是一口答应,而朱母听了这个算法后,更是高兴得见眉不见眼的,暗地里没少夸王香芹上道。
王香芹……
她不是很懂朱母的意思。
好在,她看得开,甭管朱母是啥个意思,她仍旧按部就班的伺候她的大肥猪,尤其是离县衙门说好的运猪上京的日子没多少天了。
安顿好小宁姑娘没两日,村里一个老大娘寻上了她。
一开始,老大娘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到最后,她还是说了出来,问王香芹猪舍里的猪是不是快出栏了。
别看王香芹穿越至今都三年了,可事实上她连村里人都没认全,只看着这老大娘有些眼熟,又听得对方问的这话,还道是来买年猪的。对她而言,猪卖给谁都一样,可因着得了贡猪牌匾的缘故,她得先紧着上头,就道是要出栏了,不过得看县衙门要多少头,要是还有多,倒是可以卖给乡亲们。
哪知,听她这么说后,老大娘顿时急了:“出栏了?你养的肥猪都出栏了?那我家、我家咋看着还没那么肥呢?”
王香芹一头雾水:“你家?你家也养猪了?”
“是啊是啊,都养了一年半快两年了,秋日里那会儿人家办喜事,我还舍不得卖,就等着年前猪肉价高,再卖掉好过个肥年!”老大娘急得不行,也顾不上支吾了,跟那竹筒倒豆似的全说了,“我养得可精细了,你那个讲座,还有四郎的,我都认真听了,还让我家俩儿媳都记了不少。”
“哦,那你家猪肥吧?精神头好吧?”王香芹了然,觉得完全依照科学养殖方法养的猪,应该是差不了的。
“比以前养得是肥了不少,起码肥个三四十斤吧。”老大娘想了想,又道,“精神头也是挺好的,能吃能喝,大冬天的看着都挺精神的。”
“那不就行了?”
“可、可是……”犹豫再三,老大娘还是问出了最为重要的问题,“为啥瞧着没你家猪舍里的好?”
为啥没有她养的好?
王香芹一脸的懵圈,这也算是个问题?她养的猪本来就是最好的啊!就不说在这个落后的年代了,哪怕是在她的上辈子,经过了系统一次次优化的猪种,本身就比正常进化的猪要好上很多很多。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常的进化不一定全是往好的去,在进化的道路上,偶尔走点儿岔路是很正常的。唯独系统不同,每次被系统优化的猪种,那绝对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