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街名儿看,贩粮街上的的确确多是卖米面粮食的商铺。
宛阳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本不该短粮食,可与别地不同,宛阳纸货俨然兴盛许多,猫竹山自养竹起已有数百年,竹纸技艺一代代传至今日,所造的竹纸早已能卖通好几个省,多的是长途贩运的行商来。
清溪虹,青竹龙,子子孙孙吃不穷。这是宛水一带流传甚广的话,因纸货行情好,芒种时节留在纸坊造纸的人越来越多,自然粮食就种的少了,好粮更是不多,宛阳周家便是靠贩运仓州米在宛阳发迹,如今这碧岩街上规模最大的米行便是周记。
岑掌柜说的铺子正对着周记米行,令约走至石阶底下仰头观望,门面宽敞,匾额上的彩绸还未拆下,红彤彤的好若过年,只见得最后半个斋字。
“铺子虽未开张,招牌却定了下来,取漫游意叫它云水斋。”岑掌柜顺势说与她店名,一面请她进铺里。
店内的窗开得极高,哪怕是个魁梧汉子也得踩在凳椅上才能开关,天光落进屋,一来丰沛,二来清新。
方今博古架上稀稀落落摆着几支瓷瓶儿、一对如意与两柄长剑,与宝奁斋装潢一致,由长柜隔断。
横梁上挂着两盏角灯,底下又分散摆着数盏高丽小日灯,火光内照,不单在一层天光上又添明亮,还暖意十足。
这哪里是甚么卖小玩意儿的地方……分明是卖奢侈玩意儿的。
令约咋舌,又看去南面墙上,那里挂着幅山水画,底下是一张旧漆方桌与两把交椅。
如此来,她断不会觉得掌柜的是在向她招徕生意了,她哪儿像能交易这买卖的人?
“姑娘觉得装潢如何?”
“甚好。”
她脱口而出,惹得掌柜的笑了声:“不瞒姑娘,这云水斋是我们店主少爷亲自策画,我请姑娘来正是想请姑娘建议一二,”说着请她入坐,“姑娘先请坐会子,四下瞧瞧也好,老夫先去后头请壶茶来。”
“不必麻烦——”
“哪里哪里,姑娘教老夫冒昧请来,岂有不招待的理?”
“……”等岑伯离开,她还坐在桌前呆想,原来掌柜的不是店主。
云水斋内悄促促的,守在门边负责应对路人询问的小伙计不时回头偷瞄眼令约,而后也像宝奁斋里的阿某那样红了脸。
留意到这事的人忽地难为情起来,因久等不来掌柜的,遂起身绕至柜前假意观看。
小伙计偷瞄铩羽,挠挠头,默默叹了声。
柜边同样摆着盏高丽日灯,倒很应碧岩街这个名儿,石质奇巧,点着灯明亮而火红,架在个三足铜炉上,暖烘烘的。
令约看得细致,末后甚至伸出手把小禅灯当作火炉取起暖来,正入迷,忽听一人从身侧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