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4 / 5)

原本两位教授打算吃过午饭就走,他们下午还有个沙什么龙要参加。

这丫头鬼机灵的,现在午饭都吃的差不多了,要尝小龙虾可不得下午去钓虾子,然后晚上才能烧嘛。

舅妈也在偷偷跟外甥女儿挤眉弄眼,她回家路上碰到郝教授夫妻时,就一心想请他们去养鸡场看看。

结果大队书记把人家两口子预留的时间全都花光了,根本没给她插手的机会。

还是外甥女儿好,急舅妈之所急,够意思。

郝教授不置可否,只朝林蕊点点头:“除此以外呢?除了养小龙虾,你还想到养什么?”

林蕊眨巴两下眼睛,脑袋飞快地运转:“泥鳅,还有黄鳝。”

平常稻田里头就有钓黄鳝以及捉泥鳅的,应该能养。

“甲鱼、螃蟹?”林蕊不甚肯定,可是既然连鱼虾都能养,那没理由螃蟹跟甲鱼不能养啊。

她突然间反应过来:“其实都能养,水稻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水生植物,那稻田就是个大池塘。”

按照生物链法则,参与进去的生物越多,生态平衡就越稳定。

郝教授眉开眼笑:“就是这个道理,特种水产养殖可是门大学问。”

吃过饭,小辈们人手一根钓竿,去养鸡场旁边的水坑钓小龙虾。

大人们则集体先去养鸡场观察舅舅、舅妈等人这大半个月的努力成果。

郝教授偷偷问妻子:“那个沙龙,咱们就不去了吗?”

周教授皱眉:“听他们废话那些有的没的就头痛。那个谁,不好好搞他的物理学研究,成天扯有的没的做什么?前几十年国家的确走错了路,现在我们更加要赶紧往正道上走,真是闲的他。”

郝教授劝说:“老乐的面子不能不给,他也是好心。咱们这些老同学老朋友能活到今天都不容易,难得聚一聚。”

周教授勉为其难道:“好吧,晚上不是聚餐么,我们早点儿过去,把你那瓶红酒带上。”

郝教授提出了几个注意事项,又去旁边蚯蚓棚子里头看蚯蚓的生长情况。

现在鸡粪量偏少,舅妈的蚯蚓基本靠菜场上每天清理的垃圾以及从粮站拖出来的稻壳养殖蚯蚓。小蚯蚓长得相当快,差不多下个月就能引出来喂鸡了。

郝教授点点头,强调:“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农业养殖的重中之重就是防病害。它们就跟人一样,在密集的环境下,一旦有一个人得了传染病,很快就会传播给别人。”

舅妈赶紧点头,在自己的软壳笔记本上认认真真记录下郝教授的叮嘱。

教授的目光扫过在阳光下脑袋一顿一顿看人的鸡,笑道:“其实还有一项养殖可以搞,蝇蛆,就是苍蝇下的蛆。那个用来喂鸡,蛋白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