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节(1 / 4)

“反正厂子就是亏损, 他也不吃亏。大不了继续换个地方当干部就是了。”林建明苦笑,“可要是上头不满意了, 他就是干的再好,也顶个屁用。”

领导让你走,你就得走的情况,还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这经历, 但凡“聪明”一点儿的人都知道揣摩上意比好好做事重要。

他心头烦闷,这种外行指导内行,压根就不懂经营的人,却能硬压着真正懂行的人去做荒唐可笑的事, 在国内一点儿也不稀奇。

没有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的道理。

林建明始终认为, 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近乎于小家庭和公公婆婆相处。

想要家和万事兴, 想要和和美美过下去,公公婆婆的手就不能伸得太长。

儿孙自有儿孙福, 孩子过成什么样,是孩子自己的事。

父母不应当插手过多,更加不能替孩子过日子。

这些抱怨,他也只能当着妻子的面念上两句。

别说人家远在千里之外的电冰箱厂,就是他们钢铁厂,不照样是困难重重。

表面上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下面隐藏的问题多的去。

林建明小声与妻子絮叨:“我听周会计说,咱们厂的账目问题也挺复杂的。”

钢铁厂欠人家的,人家欠他们钢铁厂的,纠结在一起账目足足有大几百万。

林建明搞机械出身,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有什么问题,反正把债要回来不就有钱还人家了嘛。

还是周会计跟他解释,他才反应过来其中的惊险与危机。

大家都已经绞在了一起,只要其中一个链接断了,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即使大家都撑着不断,但资金停止流动就意味着企业没办法继续开工。

因为只要开工就意味着必须得有资金投入。

可没有生产,利润从何谈起,没有利润又从何处产生富余资金还债?

没有蛋,哪儿来的鸡?

没有鸡,又哪儿来的蛋?

这会成为一个循环的死结。

当经济形势宽松的时候,因为有银行不断当外援,这个问题并不引人注目,甚至被掩盖在飞速转动的机器下。

但是现在经济政策紧缩,银行想方设法吸纳储户,又哪里会往外放贷。

郑大夫安慰地拍拍丈夫的肩膀,她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药来医治三角债这顽疾。

与夫妻俩的沉闷烦忧相反,留在小洋楼里头的四个孩子却是欢天喜地。

小洋楼哎,先前人多挪不开步子还显不出来。

现在大门一关,屋里头宽敞敞亮堂堂的,立刻就大不一样。

就连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