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6)

时樱在双福镇上待了四五天,跟她外婆去走过长街串过巷,也去主街上开了二十年的老茶馆里看过外公玩长牌。

镇上茶馆里摆的是旧社会那种制式方桌,配四条长凳,看着用了有些年生都有些脱漆。时樱就挨着坐在她外公旁边,看老人家一玩一下午。

茶馆里熟客都见过时樱不止一回,过门槛进来就看见她并排坐在时军民旁边:“时老哥你外孙女又来看你?这孝心好。”

老人家都爱听人夸他子孙,一听这话时军民就乐,说:“入冬以后外孙女就经常给我们老太婆打电话,让穿厚实点,别凉寒感冒,早上露重出门小心点,她妈也来,前次拿毛皮鞋来,那个鞋啊,又暖和又好走,雨天鞋底也不打滑……”

“得嘞,时老哥你别说了,你说这些我都会背了。”

“老时平常没几句话,提到子孙后人就这样。”

“该他得意!子孙后人又有出息又有孝心!外孙女也是,现在几个人有这样的耐心坐一下午听我们闲吹牛?”

“时樱你外公说你期末考完了?成绩出来没有?考得好不好?”

时樱还没应答,提着茶壶过来的老板接腔了:“前头七八月间时老爷子逢人就说他孙子和外孙女都考上五中,你忘了?这成绩你说好不好?”

“可不是,你日子过糊涂!”

听着这些话时军民心里舒坦,他又喝了口茶,想起来从衣兜里摸出二十块钱:“外孙女你别干坐着,看爱吃什么去买点。”

知道她若是不去外公过会儿还得再来一遍,时樱就接过钱去斜对面买了包五香瓜子。

这时茶馆里的闲汉已经把话题跳到吹嘘一中五中,说他们平梁县最好的高中每年能录一两个清北就不错,有些年高考失手可能一个都考不上,本省第一那个学校倒是能多录几个,那还不是因为在省内放的名额多?

“哟你还看不上我们T大?去年最新排名,人家综合实力在全国大学里能排前五,正月初一那会儿,我清早天不亮去东庙烧香,跪我旁边那一家子就是求文殊菩萨保佑上好大学的,我听见那当妈的小声和菩萨说最好能录T大,那家给烧了个一米多长的高香,高兴死东庙外面卖香蜡纸烛的,恨不得这种人多来几个。”

“前几个月报纸上不是还写了说哪个省的高考状元就报了T大,谁敢看不起它?我们在说县里高中和市里差距大。时老哥他孙子和外孙女上的五中知道吧?五中一年清北加一起估摸能录二十,至于T大,你想想它在本省招多少人?那录取人数就不说了。”

“差距有这么大?”

“那不然县里那些学生家长怎么变着法都要把孩子往市一中五中塞?时老哥他外孙女能自己考上五中,那好好学三年不费力就能上个重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