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的儿子,我都认得,我可是常在宫里修东西,一眼就认出来了!刚才吓死我了,今天我可是轮值偷跑出来的。”苏名显自己现在都被吓的半死。
苏老太爷现在也没有心思去想太子怎么在王太常家了,他知道今天王太常请他去的意思了,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压了压惊吓,想了半天之后反而笑了起来。
杨元良这时,坐在后院中,手持一个蒲扇,站在池塘边侃了起来,他可不知道常安是太子,只当是一个文人的朋友,抄了一首水调歌头,把大皇子和顾祁渊都镇住不说,把王秋萍也给侃蒙了。
又侃了一会之后,太子就问杨元良:“元良老弟如此好的才华,怎么不去考科举!”杨元良甩着扇子说到:“当官太累,老爷子一年回不了几天家,我都看在眼里,别说科举了,就连秀才我也不想去考了,我现多自在,没事逛逛街,玩玩琴,想干嘛就干嘛!”
太子一听心中有了定夺,昨天晚上妹妹在后宫吟诗给父皇听的时候,老皇帝一听诗不错,一问后知道杨元良作的,杨元良是谁?老皇帝不知道啊!
长公主一顿夸,早上老皇帝散了朝会,就叫来了吏部侍郎问杨元良可有功名,是否为官,吏部侍郎也不敢胡扯,说是要查一下。
正好太子来了,告知杨元良情况一二,老皇帝一听,觉得不错,虽然是边塞小吏儿子,也算官宦子弟,父亲立过战功,出身过的去。
岳父也为国捐躯了,虽然现在没有功名,但人比较年轻,很有前途,就吩咐吏部侍郎,留心这个人,若是有了功名给一个小官做。
杨元良不知道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了天听,为什么那么多的才子喜欢吟诗作对?那是因为大辰的官位就这么多,把自己的名声打响后,以后好做官,洛学君算是倒霉孩子,太傅压着无人敢推举他,才跑去了北漠。
太子回去一琢磨,杨元良算是自己推荐的了,要看看他有多大的能耐,以后给多大官做,正好自己也没事,就去找顾祁渊一起寻杨元良去,因为顾祁渊才学高,能考校的出来杨元良的真正才学,自己到时候心里也有底。
现在太子一听,感情你杨元良不是才华不够而是不想做官,就连秀才也不愿意考,于是说到:“为国效力乃是读书人的本分,元良老弟还是要考虑考虑前程,我吏部也认识几个朋友,寻一两个缺还是很容易的!”
杨元良挥着扇子,哈哈一笑:“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官场岁月催,功名利禄皆是梦,不胜人生一场醉!”
一边的顾祁渊脸都绿了,太子无奈的摇头笑了笑,心中琢磨,等一个合适的时候,下一个套让他做官去!
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护卫来找太子,结果饭也没吃成,水调歌头还被太子要走了,让杨元良中秋的时候换一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