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外五十州。请君暂上玲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此诗一出,众人拍手叫好。
“元良兄这诗做的好!”
“男儿雄志,凸显无疑啊!”
“这诗我喜欢,回家就让人抄裱起来!”
顾祁渊也是笑的乐开花,这一首诗词真的是做到了他的心中去了,但是顾祁渊的妹妹不愿意了,杨元良与她犯呛,水调歌头一出,她备受打击,看见杨元良真有才华,于是怂恿一个女子,上前找事去了。
“不知道元良哥哥,能不能做一首女儿家的诵唱的好词!”
“他的水调歌头做的那么好,一定能做一首好词把!”
“杨公子当然能做出好词了!”
一看这个带面纱的女人,与众多才女开口,杨元良又是摇了摇头,顾祁婷绰号词仙子,与自己的娘子齐名,年纪要比杨元良大一点,差不多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全身都是优点,只有一个缺点。
那就是她的脸毁容了,成天带着一个黑面纱,她毁容不是自愿,而是遇见了一次暗杀,她的夫君和孩子都死了,这段悲伤的往事,满城皆知,不过没人轻易提起罢了。
杨元良曾经揭开过她的面纱,看见过她的真容,不是王秋萍护着,早就被她的护卫给打死了,自然是知道她的厉害。
“既然词仙子开口了,我就以我少年时候的遭遇做词一首,若有不当之处还请仙子指出!”杨元良说的大方得体,周围人也想要听听杨元良口中能出什么词,水调歌头说是杨元良做的,有些人可是持怀疑态度。
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当场作诗想来要比当场作词容易一点,但也不排除灵光一闪的情况,一首好词经过打磨数次才能成型,杨元良说少年之时遭遇,现在做词,众人以为他心中有腹稿,只是念来听而已,消除了大半的疑虑。
众人就听杨元良惆怅的念到:“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众人还在回味的时候,杨元良挤出几滴眼泪说到:“我当年从西北来临安混饭吃,一路真的很不容易,一日宿醉之后,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不知道入不入得词仙子的眼!”
顾祁婷瞪大了明亮的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杨元良,良久之后才抱拳说出:“杨公子大才,小女子受教了,不知道可否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