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天下人都参加,只能让有资格的秀才来。
大辰皇朝的人口不多一亿多,里面识字的百不存一,算下来也就一百万左右,大约二十个读书人中能出一个秀才。
这个概率算下去,也就五万的秀才左右,抛出当官的,已经有了生计不再赶考的,或这又砍掉一半,也就两万多人。
算上有事的,每年能参加考试的也就几千人而已,实际上这个数字还要更少一点,每年的会试大约只有三千多人,更多的读书人是通过其他的办法当官。
最为常见的就是捐官,或者是家族保举做官,这种官做不大,和正经的考试出来不一样,不过就算是要捐官,也要秀才身份。
曾经王秋萍就和玲珑诗阁的人商量过,要是杨元良中了秀才,就给他捐一个官做,现在这个问题王秋萍已经不再考虑了,杨元良算是太子党钦定了,只要熬时间等太子登基就行了。
“这事情你可不能忘,你现在还是白丁,别看你才名满天下,清流那伙人可是天天的盯着你,要不是有左右宰相和太师太傅他们保着你,就你写的《红楼梦》足够招来灭顶之祸了。”
杨元良听见这话之后也是呵呵一笑,左相保他是因为苏家,左相才是苏家最大的后台,苏家大张旗鼓的制造新机器,赚的钱还不是流在了左相的口袋中,他能不保杨元良吗?
右相是杨元良的引荐人,杨元良出名在玲珑诗阁,天天和右相势力一伙混在一起,右相自然是全力保护他。
三公可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现在正好在教导长公主,深知皇帝对这个女儿的喜爱程度,达道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个长公主要看《红楼梦》他们跟着后面溜须拍马叫好还来不及,怎么会去找杨元良的不自在。
当然朝廷中也有理教的一些老顽固作祟,但朝廷中五分之四的势力都向着杨元良,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是不敢明着找杨元良的麻烦,都在心中憋着一口气。
这里面对杨元良最为有意见的就是张芳淑的夫君,他得不到王秋萍心中就一直怨恨,官居中侍郎的他可是没有少给杨元良下绊子,只不过杨元良不在朝堂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上书的两篇奏章皇帝翻看了一眼就给扔掉了。
但是他贼心不死,还在研究红楼梦和报纸,准备找杨元良的把柄,而且他还知道王太常帮人投递文章的事情。
他准备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时候发难,他也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一群读书,准备把他们当枪用,他已经通过了各种消息,让这群读书人知道,杨元良的报纸不公平。
大年初六以后,杨元良初七初八带着东西去拜访左右相已经玲珑诗阁中一些重要的朋友家,这些人或许关系不太铁,但人家的身份摆在那里,杨元良一直忙乎到大年十三,这其中也有不少的人来